汽车严重变形是否等于安全性较差?
更新时间: 2017-04-14 17:49 热度: 658°
当然不能,变形严不严重从来不是判断安全性的标准或者指标。只是我国人民就是爱用这样的标准去判断罢了,因为最直观嘛。你变形,你丫就不行,最后变形金刚哭了。(来源于知乎网友P Tyne)
其实各个国家的新车评价标准(NCAP)在新车碰撞试验的条件各不相同,评价车安全性的伤害指标基本就那几个,诸如头部伤害指数(HIC)、胸部合成加速度、胸部压缩变形量、大腿轴向压力这些确定的,可测的参数指标去评价的,而不是看碰撞时变形程度。
而头部伤害指数又跟头部质心的加速度有关、胸部压缩变形量又和车身前围、仪表板、方向盘以及组合踏板碰撞时侵入量(碰撞时相关部件后移,侵入乘员舱的位移量)有关。所以,在以保护乘员舱为首要目标的车身设计时,设计师千方百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小碰撞时整车、以及乘员各身体部位的加速度,还有就是减少乘员周围对驾驶舱的侵入量。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黄鹏已经回答的非常好了,就是车身结构设计时有意识地将车分成不同的区域,对于乘员保护最主要的,就是溃缩吸能区和刚性区域。车身前部和后部,通过前后防撞衡量及前后纵梁组成的吸能盒,在碰撞时通过溃缩变形,充分吸收大量的能量,并将碰撞力分散到车身骨架各处,以此来降低乘员各部位的加速度,并且减小乘员舱的变形量,保证必要的生存空间。
车身上除了用于碰撞吸能的区域,对乘员保护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就是刚性区域,不允许有过大变形的区域。这部分区域如果发生过大变形,将对乘员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A、B、C柱,车门防撞梁要采用高强度钢,甚至超高强度钢,以此来保证在侧面碰撞或者车辆发生侧翻、翻转是乘员舱变形尽可能小,给乘员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
至于题主提出的疑问,为什么欧美车和日系车一碰,欧美系只是刮花,日系车尾却变形严重。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夸张了,我也上网搜了一下,基本都是两败俱伤的画面。当然我也不能绝对,也许题主说的是欧美系的SUV和日系家庭用车,也许也是有可能的。碰撞过程中能量的传递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我没办法展开讲,我没办法说出来为什么碰撞中为出现这种表形不对等的情况,也许和车重有关系,也许和速度有关系,也许和材料性能有关系。但是但从汽车碰撞中外观,尤其是前后吸能区变形程度去评价一辆车的安全性肯定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那么我们怎么考察一辆车安全性高不高,作为普通消费者,你关注一下ENCAP,NHTSA,IIHS这些网站看相关车辆碰撞评分就可以了,清洗明了。
最后拿IIHS做的马自达3四门轿车的small overlap front碰撞图片结束本次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