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舞者李辉:从车祸高位截瘫到组建舞蹈队准备结婚
轮椅上的舞者李辉:从车祸高位截瘫到组建舞蹈队准备结婚
2019-07-27 21:35:52新京报 记者:潘闻博 陈婉婷每天,在这家医院将近300多平米的康复大厅内,当母亲傍晚去做饭时,李辉独自一人对着康复大厅内的大玻璃,摆动双手、腰部、头部,在手机歌声里,编排起舞蹈动作。
轮椅上的舞者李辉。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李辉清晰记得自己出车祸的日期:2012年9月7日。
那天下午,这位北京歌剧舞剧院专业舞蹈演员乘坐的摩托车发生侧滑,他被甩出,撞到隔离带上的路灯杆。
高位截瘫,肚脐以下失去知觉。苏醒以后,时年27岁的李辉躺在了医院病床,再也没能站起来。他从原单位离开,舞蹈演员生涯戛然而止,生活失去方向。
用了一年半时间,这位视舞蹈为生命的舞者,借由舞蹈走出阴霾。
又过了四年,2018年4月,他成立一支舞蹈队,成员是身有残障的大爷大妈们。每周,他们聚在一起编练轮椅舞,偶尔到各地参加演出、活动。
因事故致残,李辉心有不甘。坐在轮椅上跳舞,成了一种向命运抗争的方式。
“我也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李辉打趣道,“比起健全人来,算是赚了。”
李辉照片,摄于车祸前。 受访者供图
遭遇车祸
照片上的李辉穿着白衣黑裤,戴蓝色帽子,跃向空中伸展四肢。这是他未遇车祸前,留下的影像。
那时的李辉是北京歌剧舞剧院的一名专业舞蹈演员。
1985年,李辉出生于河北唐山。他自幼学舞,先是在唐山市艺术学校学习5年,又于2004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毕业后,他到北京歌剧舞剧院工作。
事故发生前,李辉是单位重点培养对象。2010年,大型原创情景剧《海誓·南戴河》在秦皇岛连演240多场,李辉是该剧男主角。2012年,他随队去往英国,参加伦敦奥运会开幕前的文化交流演出。
事发时,李辉已拿到北京户口,买了房,拼命挣钱还房贷,还计划与朋友开办一个舞蹈辅导班。但2012年的那次事故,让计划成为泡影。
事发之后,李辉被送往医院,做了手术。醒来后不久,他肚脐以下的身体丧失了知觉:“我当时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脑子一团乱麻。”
一开始,他对康复抱有希望。但当医生告诉他和家人,重新站立的概率“只有亿万分之一”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可接受。“就像掉进茫茫大海,挣扎着求生,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打击接踵而至。受伤后他不能再跳舞,从原单位离开;伤残造成的大小便失禁,令他觉得失去为人的尊严;父母遭此家庭变故,为了照顾他又迅速衰老,他被一些人认为是个“累赘”。
伤后的一两个月,李辉常常整宿睡不着。他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平日里一言不发。
“我不可能接受现实。”李辉回忆,“如果只是不能站立就算了,但我不能自理,娶妻生子也成了奢望,后半辈子的幸福就这样被剥夺了。”
住院后约1个月,李辉在家人陪同下,转去位于丰台区的另一家医院做康复治疗。在那里,他见到许多和他一样因事故造成的高位截瘫者,他们“同病相怜”,抱团取暖。
医院里每天都有伤者进来。有人大哭大闹,也有人咒骂命运不公。李辉的父母则宽慰他,“比成为植物人要幸运很多”;早年因意外失去一条手臂的爷爷也劝他,“孙子,你有两条手臂,比我强!”
当时,李辉父母已年过半百,他又是家中独子:“如果我不振作,谁来赡养他们?我的同学、发小也来劝我,就这样才渐渐接受现实。”
6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李辉为学员展示自己编排的轮椅独舞《鸿雁》。 新京报实习生 陈婉婷 摄
驱散阴霾
伤后,李辉断掉继续跳舞的念想。有朋友发给他残疾人舞蹈视频,想以此鼓励他重拾舞蹈,他不看,“觉得伤自尊”。
转变来自母亲。李辉的母亲爱听蒙古族歌曲,在医院陪护他时,常常用手机播放呼斯楞演唱的《鸿雁》。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舒缓的音乐一次又一次响起,李辉渐渐爱上这首歌。在韵律的感召下,李辉的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要不试着跳一跳?
他没有把想法告诉母亲。每天,在这家医院将近300多平米的康复大厅内,当母亲傍晚去做饭时,李辉独自一人对着康复大厅内的大玻璃,摆动双手、腰部、头部,在手机歌声里,编排起舞蹈动作。
这并不容易。坐在轮椅上,他的舞蹈表现力大减;每下一次腰,要费好大劲才直起身来。练习久了,上身各处又疼又酸。还有人讥讽他,“你都成这样了,还跳舞啊?”
“走出第一步很难。”李辉说,“但尝试以后,便豁然开朗。这让我意识到我还是能跳的,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后来,在康复大厅内,李辉把编好的《鸿雁》跳给母亲看时,他注意到母亲的表情,由一脸惊讶渐渐露出微笑:“儿子,你这不是还能跳嘛,继续跳呗!”
《鸿雁》舞蹈,蕴含着李辉对命运的抗争。“大雁是飞起来的,不需要奔跑。我也不能奔跑,但跳舞时心中有向往,希望自己能挺拔起来。”歌声舞姿里,他想到年幼时在草原奔跑玩耍的场景,那时蓝天白云,苍茫一片,他还想到自己的父母。舞台、掌声、鲜花……过往的舞蹈经历,也时常浮现在脑海。
随着康复情况好转,他开始参加各类活动,还带着一群伤友,编排轮椅群舞《小苹果》,在医院举办的年会上演出。
“受伤后一年半,我才‘从海里游上岸’。”李辉说,“2014年,我心中的阴霾才被全部驱散。”
6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李辉与学员一起做热身运动。 新京报实习生 陈婉婷 摄
准备结婚
60岁的沈燕,在2017年的一次活动中结识了李辉。 当时,李辉和另外三名残障人士在工体跳《小苹果》,沈燕则被他们乐呵呵的精神气所吸引。
家住朝阳区的沈燕幼年患有脊髓灰质炎,落下终身残疾。与她同样因此病致残的,还有秦俊丽、李小龙。如今他们都与李辉相熟。在沈燕看来,与自幼落下病根的他们不同,李辉的遭遇让人心酸。残障人士圈子里,她接触过不少像李辉这种由健全人中途致残的伤友,他们多数自卑封闭。
沈燕也曾封闭过。她自述认识李辉之前,自己不爱出门,不喜欢去人多的场所。而被别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时,她往往觉得别扭和难受。
2017年,沈燕、李小龙、秦俊丽等人,开始定期来朝阳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跟着李辉学跳舞。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学得慢,起初一个动作反复十来遍都学不会,但李辉也不生气。
在他们眼里,李辉阳光开朗,是个舞痴。编舞时,他设计动作信手拈来,一支舞蹈,编一两天就能成形:“他跳舞带着感情,让自己沉浸其中。比如跳《鸿雁》,他能把自己跳哭了。”
2018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心之源艺术康复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李辉是创始人。这是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致力于用舞蹈等艺术形式,帮助残障人士进行康复锻炼。他们既有公益演出,也承担商业演出。
中心下面设有一支舞蹈队。正式队员有6人,都是年过半百的伤友。每周二、四、六,队员从朝阳、丰台、西城等处赶来中心,和李辉一起参与排练、表演。沈燕、李小龙、秦俊丽都在这支队伍里。
随着接触渐多,队员和李辉的感情也深厚起来。平时训练,有队员鞋带松了、轮椅绑带掉了,李辉都会主动下腰,熟练地帮忙系上。
沈燕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2018年11月。那时,舞蹈队去房山进行公益演出,李辉因为有事,前一天下午才出发,但直到深夜12点,仍未到达入住的宾馆。
沈燕急了。她又一次打电话给李辉,才得知他的的轮椅车头没电了。当队员们按照手机定位找到李辉时,他在一条半山坡的道路上,夜里四下无人。昏黄灯光下,李辉穿着运动外套,在接近零度的气温里冻得直哆嗦,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
“看到他的第一眼,我都快哭了。”沈燕说,“他一开始没和我们说,是因为不愿麻烦我们,想摇着轮椅,自己走好几公里路到酒店。”
在舞蹈队,队员们变得开朗,不再忌讳他人眼光,“现在哪人多往哪里扎。”沈燕后来成了李辉的干妈,一次演出时,有人询问她和李辉是不是母子关系,她开着玩笑说:“是啊,你看我们娘俩都这样,是不是挺可怜的?”
这正是李辉创办心之源艺术康复服务中心的初衷。“我们的腿是轮椅,而舞蹈这种艺术,是敲门砖,让我们深入交流,不再回避残障的事实。在这里,我也能把自己走出来的经历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体会到,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
李辉觉得,受伤初期他像一具皮囊,整日失魂落魄,后来是舞蹈在皮囊中注入了灵魂。2019年年初,他结识一位女子,两人走到一起,并计划着结婚:“我不仅‘上岸’了,还在岸边盖好了房子。房子里有家人、朋友,这是我活出的第二个人生。”
6月18日,在朝阳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一间练舞房内,《倍儿爽》的歌声透过黑色大喇叭,溢满整个房间。李辉和队员们随着节奏摇摆上身,脸上都挂着笑容。
“天空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事。”李辉说他们就像歌词唱的那样,虽然身体残障,但有着一种纯粹的开心。
新京报记者 潘闻博
编辑 郭琛
校对 郭利
推荐身边“追梦人”
热线:010-67106710
发微博@新京报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