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山万水 中山物资驰援云南盐津
捐赠3辆救护车,5万个口罩辗转两天送往前线
尽管相隔万水千山,陈文权仍牵挂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况。
陈文权是广东省中山市派驻盐津县的县委常委、副县长。疫情暴发后,他听从盐津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留守在中山,却一刻没有闲着,通过微信、电话,时刻关注着抗疫一线的情况,并在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的指导下,会同盐津工作小组的其他同事,多方动员中山对口帮扶盐津的区镇、企业和单位,为当地送去了紧缺的3辆救护车和50000个口罩,其中,5万个口罩辗转多地,用了两天才送到盐津。
疫情当前,3辆救护车迅速“上岗”
昭通市盐津县的山地面积占比超过九成,贫困率很高。陈文权说,盐津县以劳务输出为主,全县近40万人口,有10万多人在省外务工。这部分人返乡之后,疫情排查压力空前增大。
“盐津的群众居住很分散,山高路陡,很多地方交通不便,车上不去,停在路面,得走一两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居民家。”陈文权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盐津县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实地防控、血液采样、运送病患过程中,救护车必不可少,而盐津县人民医院仅有的3辆救护车却很破旧,在山地行驶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为了帮助盐津县缓解防疫压力,盐津工作小组火速行动起来,牵线搭桥。中山市石岐区组团、中山市人民医院联合向盐津县人民医院捐赠了3辆救护车,价值70余万元。
2月3日,在简单的捐赠仪式之后,这3辆救护车立即投入到盐津县柿子镇三六医院运送病人的任务中。
紧急驰援,爱心企业积极送口罩
截至2月16日晚,中山市已经出现了6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是中山始终没有忘记远在千里之外的兄弟城市。中山市结对帮扶昭通市的牵头镇区相继发出倡议书,鼓励各方为昭通市捐钱捐物。
医用口罩紧缺的问题同样困扰着盐津县。陈文权积极发动中山对口帮扶盐津的区镇、企业和单位,为盐津县捐助口罩。他找到在盐津投产的绿源公司董事长陈世斌,希望绿源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产业合作企业,能援助物资。陈世斌一口答应了。
陈世斌在安徽找了几家生产医用口罩的厂家,下了订单,最终拿到了5万个口罩。为了把物资尽快交到盐津县的医患手上,口罩一出货就立即运往当地机场,辗转运到盐津,通过盐津县红十字会发给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一环扣着一环,整个运输过程只花了两天。
此外,在盐津工作小组的协调下,某爱心企业、澳门爱心人士捐献的1000个韩国KF94口罩和1000个国产KN95口罩也陆续发往盐津县。
部署扶贫,对务工人员贴心服务
除了防疫,扶贫的工作也不能落下。陈文权一直通过电话和网络沟通,与身处盐津的工作小组同事联动,一起部署扶贫工作。
在外务工的帮扶对象春节返乡,工作小组做好准备,计划对他们进行劳务培训和稳岗培训,比如进行电工、焊工,家政、挖掘机和推土机驾驶等技能培训。此外,工作小组还做好劳务输出的准备,对接沿海省份,结合企业的需求,做好摸查。“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尽快组织人员上岗,巩固脱贫成果。”陈文权说。
东西部协作的产业合作项目中,去年已有几个企业落地盐津,工作小组走访这些企业,协助他们解决受疫情影响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
此外,中山市投入东西部协作经费1206万元,在盐津县建设了竹笋产业营林生产管护道77.45公里、硬化产业道路1.145公里。
“我们盐津县笋用竹品种主要为方竹、筇竹,生长区域均在海拔1200米以上山区,品质很好。目前全县有笋山37万亩。由于竹产业区道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通行能力极差,原来群众上去采摘、运输只能靠人背马驼,高山上经常下雨,笋农脚一踩就会陷进二三十厘米的泥里。”陈文权介绍,生产管护道的建成,有效改善了盐津县竹笋营林生产管护道条件,降低笋农采笋和运输成本,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