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万众一心吹响抗“疫”之战集结号
万众一心吹响抗“疫”之战集结号
——开阳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群英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开阳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员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加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他们是孩子的父母,也是老人的子女,他们日夜奋战、迎难而上,他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已的方法开展防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平民多战士,放眼尽英雄……
在雪中坚守的袁玉成。李连华 摄
“‘疫’战当前,逆行是使命的召唤”
“不好意思,现在是特殊时期,外地车辆一概不准进入,请返回,谢谢配合!”“您好,我是过来探亲的,我没有接触过湖北返乡人员,刚刚你们给我测体温也是正常的,麻烦你们通融通融。”“那也不行,我现在若是放你进去,那就是在害我身后守护的1.2万多毛云人。”2月9日晚上,在贵翁高速毛云收费站,一辆白色的外省车辆驶了进来,在执勤人员的再三劝阻下,车主驾车原路返回。
执勤的正是袁玉成,他穿着警服、戴着口罩,站在检测点旁,眼睛紧盯着从高速收费站驶入的车辆,夜晚有点冷,他裹紧身穿的警服。“袁教,你先去休息嘛,这里有我们呢。”他宛然谢绝了。
据了解,一大早袁玉成就不停地忙着维持防控点秩序,对重点车辆和人员检测,吃饭的时候也是随便扒拉几口,如今他已经连续执勤了12个小时。“虽然累,但能站在疫情防控一线执勤,守护身后群众的安全,很值。”袁玉成说。
“相比白天,晚上车辆少,但防控工作还是和白天一样,不能有半点马虎。”袁玉成表示,不放过一辆车,不漏一人,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说完,他径直走进了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详细记录车辆进站时间、车辆牌照、车内人数等信息。
袁玉成的妻子项中梅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也主动请缨,成为了卡点值守人员的“厨师长”,负责执勤人员的一日三餐。“本来执勤就很辛苦,还天天吃泡面,身体那扛得住,他们要是累垮了,谁来守护群众的安全?”项中梅说。在闲余时间,项中梅还会和村干部们一起进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登记。
“守护你们,绝不后退”
疫情发生以来,开阳县一大批医护人员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在医院,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温暖“逆行”。
2月11日,开阳县人民医院护士车宣敏抵达武汉已经整整6天了,6天来,车宣敏在江汉方舱医院紧张而忙碌地工作,每天穿着厚厚笨重的防护服,艰难地奔跑在28名患者之间,精心的护理每一位患者、用温暖话语的鼓励患者。
2月2日下午,在开阳县人民医院组织的“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支援者集体签名活动中,车宣敏积极参与,并递交了出征武汉抗击疫情的自愿书。“疫情来得突然,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此时是最需要我的时候,守护大家的健康,是我的本职工作,义不容辞,决不能后退一步。”车宣敏说。
在出征的前一天,车宣敏正值夜班,她像往常一样依然坚守岗位,按照要求巡房,检查每一位病人,认真做好各种护理记录,直到清晨交班过后才回家收拾行李,面对即将离开的家庭,她说:“父母和丈夫都非常支持,至于孩子,相信以后他长大了会理解当妈妈的这一举动,会为有这样一位妈妈而骄傲和自豪。”
和车宣敏一起出征的还有开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长王艳,作为一名老党员,今年42岁的王艳有着22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凭借一手过硬的呼吸内科护理业务,她在呼吸内科护士长的岗位一干就是八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接到支援命令的第一时间,王艳第一个报名请求参加支援。“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我只希望能够将学到的呼吸内科护理知识运用于这次的疫区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护理好感染患者。”王艳说。
王兴明询问进入小区车辆驾驶员信息,提醒驾驶员戴好口罩。李成荣 摄
“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
“同志,车停一下,我们这个小区已经实行了封闭管理,如果你是这里的住户,请你下车登记相关信息,如果不是,请你原路返回……”南山社区望城坡小区门口,一位老人将一辆贵A牌照的轿车拦了下来,他就是有着52年党龄的王兴明。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王兴明主动“请战”,不顾自己早已72岁高龄,每天与居委会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挨家挨户摸排信息。他戴着红袖章,手拿小喇叭,在辖区内反复播放疫情防控宣传提示,询问小区进出人员及车辆去向,耐心解释并劝阻外来人员进入小区。
在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之后,他又主动请缨,成为自己所在小区卡点的义务值守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家现在有需要,作为一名战士、一名党员,更应该多做点事,替国家分忧,虽然我不能像医生护士一样奔赴前线,但我可以支援后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我的家人也很支持。”王兴明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兴明毅然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党员的红色初心。“我曾是一腔热血的军人,虽然退伍了,年龄也大了,但初心仍在,本色不改。”王兴明坚定地说,“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一定履行退伍时的诺言‘若有战,召必回’!”
“战疫情, 咱也该尽份力”
2月2日,金中镇金华村碾坊组通组道路疫情防控劝导点走来了一位村民。“党和政府帮我们脱贫,现在国家有难,村里的党员都到卡点上来了,我也没得什么大的本事,来帮你们站岗放哨还是可以的。”她就是金中镇金华村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明连。
疫情发生以来,李明连的心一直揪着,听说村里设了疫情防控交通卡点,她就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在碾坊组疫情防控卡点值守。
“考虑到卡点条件艰苦,她是个女同志,身体也不是很好,家里还有8岁的单亲孙子需要照顾,我们多次婉拒,给她讲在家也是为防疫工作做贡献,但她再三坚持,一定要和村里的党员们一起在交通卡点值守。”金华村支部委员钟开群说。
据了解,李明连的丈夫刘发兵2012年因车祸右眼失明,由于居民医保没有续报,刘发兵的医疗费用只能由自己全部承担,一下子花光了家中所以的积蓄,还欠债10万元。由于两个儿子还在读书,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2014年,政府将李明连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如今,在政府的帮扶下,以及自身的辛勤劳动,李明连一家早已脱了贫。
自参与疫情防控值守以来,李明连每天都早早到卡点,和金华村的党员干部一同坚守在通组卡点,向村民们宣传疫情知识、对出入人员测量体温和备案登记,工作认真负责,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次来接班的人员劝她早点回家休息,她总说:“没得事,我这一辈子国家帮了我太多,现在这个时候,我就想给村里守好路!”
聂绍平老人介绍自己的有机青菜。黄陆兰 摄
“吃上新鲜蔬菜,才有更好的身体去战斗”
“你都这么大年纪的,你的心意我们都知道,但是你们老两口种点菜也不容易,你一下子全部把菜送出来,我们要是收了我们心里也会过意不去啊!”2月8日一早,开阳下花梨镇翁昭村党支部书记黄文权连续接到电话,电话是村里的老人聂绍平打来的,这样的电话老人已经打来了十几个。
打电话不行,干脆直接到村委会找人,聂绍平挂了电话急冲冲来到村委会,第一句话就是“我想送些菜给大家吃”。
75岁的聂绍平满头银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穿着满是泥斑的青衣长裤,脚上的一双布鞋也满是泥土。“我家是种菜的,我看大家都这么辛苦,这段时间又不好买菜,所以我想送些自家种嘞菜给大家吃。”老人有些无措,生怕他的“请求”会被驳回,连忙补充说:“我每天在电视上看到大家现在这么辛苦,大过年的都在外面拼了命的忙,我和我老伴在家看得落泪啊,所以我就想送些菜给大家,大家吃饱了才更有力气工作。”
最终,“请求”得以实现,老人笑了,笑得像个孩子一样,老人送出的爱心,更是温暖着战斗在防疫一线的每一个“战士”。
2月8日,是约定好的送菜的时间,老人将菜园子里的菜几乎全部摘完,3000多斤青菜,摘菜、装车,在邻居帮助下,老人忙得不亦乐乎。这3000多斤青菜,一部分送往了县城,一部分送到了花梨镇的每一个卡点。逐渐远去的运菜车,送的不仅仅是菜,更是一位古稀老人的“抗疫”情怀。(杨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