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巾帼脱贫故事”展播
前言
她们中有的是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摘掉“贫困帽”;有的是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有的是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创业增收........他们中有的自强不息、不等不靠;有的孝老爱亲、科学教子;有的热心公益、邻里互助;有的弘扬美德、移风易俗........她们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感恩的心灵,经营出了属于她们的美好生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梦想点亮人生 责任守住初心――唐天月。
大巴山女性策划推出
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故事・第五期
唐天月,女,1993年11月24日出生,大专学历。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担任城口县高观镇复兴村本土人才,2016年10月至今,担任城口县高观镇复兴村村委会主任兼团支部书记。
下面
一起来听听她的扶贫故事
最初的心愿――回乡创业,让自己“富”
“凭双手努力不断积累个人财富”,是每一个在社会中打拼的年轻人,不约而同所藏有的心愿。2015年初,在外从事美容行业的她,突然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敢想敢闯的她,立即辞职回到家乡寻找合伙人,投资开店自主经营,在城市里多年的学习,使她练就了一门较好的手艺,开业后生意红火,丰厚的营业利润让她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也体会到自主创业的艰辛。同年8月,她看到了高观镇人民政府本土人才公开招聘简章,“本土人才是干嘛的?工资待遇多少?政府工作是什么感觉”带着这样的疑问她报名参加了首次本土人才招聘考试并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成为了复兴村本土人才。担任本土人才后,由于村里和店里两头奔波,两边都顾不上,生意变得不温不火,这时候合伙人向她提出了退股要求,合伙人的退股给了她当头一棒。是继续经营好自己的事业?还是专心当好复兴村本土人才?唐天月陷入两难。最终,她凭着对家乡的一份真情,她放弃了丰厚的营业利润,选择了继续担任复兴村本土人才,并多番劝说刚出月的表嫂帮忙看店,她说:“钱可以慢慢赚,成长的机会却不可能常有”。
现实的磨练――家庭突变,举全家“责”
人的一生可能总是要经历种种磨难才算完整,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唐天月的事业蒸蒸日上,村里的工作顺风顺水;可是,好景不长,家里却突然遭遇变故,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破碎。2017年大年初二,在亲戚家拜完年回家路上父亲车祸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坍塌,她心里的所有防线也全盘崩溃;年老的爷爷奶奶,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刚上初中的妹妹,家庭的重担,一瞬间全部压在了她瘦小的肩膀上,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未受过沉重打击的90后,在经历了家庭变故后,肯定会长时间低迷沉沦。但是,她没有像所有人想象的那样倒下,责任与担当这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她,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她立即回到工作岗位,扎身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生活的梦想就此破碎,但正因为此,她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坚定;她心中仍然有一个不灭的梦,希望梦想能照进现实,努力去承担起一个家和一个村的责任。
如今的追求――脱贫攻坚,带大家“富”
复兴村距高观镇场镇4公里,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地处高山地带,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全村165户52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15户41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1%。2016年10月复兴村村委换届,她不负众望当选复兴村村委会主任。她暗自发誓:要为家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要带领复兴村的村民脱贫致富。
特殊困难群体的“小棉袄”
复兴村有特殊供养五保户10户,特殊人群在全镇占比较高。有效落实社会保障机制,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是她进村任职想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到岗第一天,她便去了一户五保户家里,一家4口就有3人身患残疾,天寒地冻的大雪天里,聋哑老人五指僵硬,吃力的踮起脚将一桶食物倒进猪槽,沉睡的猪一哄而起,在猪圈上方,在木棒搭建的简易楼层上,睡觉的另一位聋哑老人被惊醒站起来,她被突然站起来的人影吓住,也瞬间愣住,猪与人同住,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于是,她爬上楼板,眼前的景象更是触目惊心,床上只有一床棉被,既是床垫也是被子,下面平铺一层玉米壳,风只要透过木棒缝浸入床板,老人就开始咳咳吐吐,她的心口也被撕扯起来,这样的老人在复兴村不知道还有多少,那一刻她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一个月的时间,她穿着一双棉胶鞋走完全村165户,摸清了所有农户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并及时与村支两委集中进行研判,上报党委政府逐一解决特困群体基本生活问题。
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实行稳定脱贫,就只能靠发展产业实行稳定增收;复兴村作为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多、程度深,基础条件非常薄弱,无任何土地、自然资源的优势,要带领100多户老百姓发展产业致富增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她愿意为着大家“富”的追求试一试。2018年12月,在全县大力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下,她全力谋划,带领复兴村率先成立集体经济股份联合合作社,组织成立了发展什么产业又成了一个难题摆在了她面前,复兴村是全镇百姓都公认的“鸡窝田巴掌地”,要找到适合条件能发展的产业实属考验。在驻村工作队的建议与支持下,她立足高观镇“1+2+N”的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到山东省、涪陵,以及其他兄弟乡镇针对性学习考察,找到了连翘、中蜂、杂粮等,适合复兴地理条件的种养殖产业,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磋商讨论,最终确定了“本地+非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即根据复兴村的地理位置(坡地多海拔高),发展中蜂采蜜基地4个、投放500余箱蜂群,发展500亩中药连翘基地;将本村条件限制,无法实施的项目入股到其他村发展分红,目前已投入20万元在半山工艺加工有限公司,90万元投入航蛋鸡孵化农业有限公司基地,50万元投入瑞东建材有限公司,年底将按照6%的比例实现每家每户的分红。同时鼓励引导农户自身因地制宜发展山地鸡、小杂粮、魔芋、蔬菜等特色产业,全面落实2019―2020年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分红+自主创收+政策补助让每家每户年度收入普遍增长,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
乡风文明的“志愿者”
复兴村地理位置闭塞,多数老年人居多在高山,且思想落后,农户环境卫生与精神面貌差,作为村主任兼任妇联执委的她,亲自找人、做思想工作,把全村思想素质较好、精明能干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三留守人员”关心关爱、环境卫生评比整治等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使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整治金竹湾、李元刚河坝2个安置区的环境卫生时,她几乎是每天扎在几户卫生习惯差的农户家里,一遍一遍的讲、一点一点的教,大家从起初的不耐烦、不接受渐渐改变了,开始主动打扫室内、院坝卫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这是每次社员会她都要讲的一句话。一年多以来,新时代社会实践超市、榜样面对面、送文化进村等精神扶贫活动的持续开展,老百姓思想上明显好转,和谐的邻里关系、干净整洁的村容户貌使复兴村乡风文明建设呈现一片生机活力。
90后一代人如何作为在社会上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个性化、冲动.....这样一些标签一刀切的贴在他们身上,我们承认一些性情乖张、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的确存在,但也正是像唐天月这样的90后女生向世人证明:90后是敢闯敢担当的一代。
-----
-----
【结语】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凝聚“她力量”、发挥“她作用”、展示“她风采”、帮助“她致富”、持续不断开展“巾帼脱贫行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妇女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脱贫摘帽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