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
每天近5万辆次集卡车往来出入,约260万辆机动车穿梭其间……40年来,面对甬城人、车、路的激增,我市公安交警部门运用科技手段,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不断创新道路交通治理,优化交通管理服务,不仅上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等重要指标逐年持续减少,更屡创全国领先的精彩实践,为宁波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创新交管理念,服务港城发展
安全,是发展的首要保障。2012年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企业交通安全信用评价办法。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68966家企业纳入了企业交通安全信用评价系统,等级良好以上的企业占67.77%。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事故处理大队大队长王兴云说:“这个体系上马后,客运企业和危化品运输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工程车辆闯红灯、遮挡号牌、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显著下降,为市民的安全出行创造了更好的交通环境。”
同时,交警部门还推出了交通安全分层级预控管理措施,对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建立了专项档案,推广车辆3G视频监控仪,跟踪其运行状况,发现有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交警指挥中心能够实时监管,系统也会自动报警。
据统计,我市道路交通事故已连续13年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全市上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58.3%、36.3%、64.5%和52.3%,其中死亡人数减少312人。
致力智慧交通,破解堵城困局
兴宁岗是宁波主城区的重要卡口,每天数以万计的车辆、行人在智能信号灯指挥下秩序井然。当了37年交警的吴雄彪对此感慨不已,“上世纪80年代,宁波的交通信号灯需要民警手动控制。现在一切都用电脑控制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宁波信号灯控制实现了全自动,并覆盖城区各主要路口;90年代末,第一代电子警察在甬城上岗;2001年,宁波开始实施信号灯控制智能化改造,引进了当时世界先进的SCATS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010年,宁波正式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还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俗称“鹰眼”的智能高清电子警察系统,如今已覆盖全市95%以上信号灯路口。交警部门还大力推进大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并建设了60条、总里程182.5公里的绿波带,启用一大批“潮汐车道”和“可变车道”,极大地缓解了城区交通拥堵问题。
《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宁波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已从2015年的第36位、2016年的第44位,下降到2017年的第68位。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
据市车管所副所长王珏昊介绍,近年来,市车管所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在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不断创新举措,探索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宁波模式。目前,78项群众办事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阿拉警察”APP、“宁波交警”微信公众号等网上平台,向530万用户提供车管业务网上办理、交通违法网上处理缴款等“一键办”服务……
与此同时,交警部门还探索建立起交通事故纠纷“五位一体”综合调处服务机制,从申请各种调解,到司法确认、保险理赔、民事诉讼、法律援助、申请强制执行,所有程序都能够在交警事故处理窗口“一站式”完成。服务机制建立后,全市涉及交通事故处理的信访投诉比例从70%下降到30%左右。
市公安局副局长、交通警察局局长施大年表示,今后,宁波公安交警部门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有力的措施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让群众享受更好更多的改革红利。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陆明光 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