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新闻 > 桐乡以创新助力交通安全大会战

桐乡以创新助力交通安全大会战

“危险警示区”。

智慧发光斑马线。

交警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存在交通隐患的道路进行现场踏勘。

交通安全事关平安桐乡建设,是回应群众迫切期盼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桐乡市健全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全民参与”这一综合治理格局,先后组织开展村级路长大培训、文明礼让大行动、违法行为大曝光、重点人群大宣教“四大行动”,交通安全大会战“攻坚战”、“突击战”、“冲刺战”,不断推动“珍爱生命,铁拳护航”交通安全大会战向纵深推进。

记者从市交通安全大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今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桐乡交通安全形势总体上呈现平稳向好的态势,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文明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全社会知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也日益浓厚。同时,我市还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其中“发一防十”事故防控工作制度在嘉兴范围内为首创。此外,启用嘉兴市首条智慧发光斑马线,率先设置“危险警示区”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均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推广。

桐乡首创“发一防十”

筑牢交通“安全墙”

大量的实例证明,交通事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路面管控是否得法,措施是否有力。为此,我市全面推行首创的“发一防十”事故防控工作制度,即对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原因深度分析,并找出相类似的十个以上隐患进行同步整治。

今年年初,320国道芦母公交车站台处发生亡人交通事故。事故原因为行人横穿国道中间隔离带,隔离带无遮挡行人横过的设施。根据“发一防十”工作法举措,崇福镇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320国道沿线进行了全线踏勘,发现行人可能横过的隐患点11处。随后,相关部门对320国道崇福段全线安装防翻越隔离设施。

“我们对所有亡人事故均推行‘发一防十’事故防控工作制度。”市交通安全大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一防十”事故防控工作制度,以点扩面深入排查事故成因,辐射性地落实防治措施,将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把事故多发路段、隐患路段变为“平安路”“放心路”。值得一提的是,“发一防十”事故防控工作制度已经在嘉兴市进行全面推广。

同时,我市还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常态运行机制和督导检查工作机制,深化三级路长制和领导到场制度,建立“三色”预警通报,夯实各方责任,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筑牢交通“安全墙”。

智慧发光斑马线

提醒车辆礼让行人

行人夜间横过马路时,安全隐患较大,特别是无照明路口,即使划有斑马线,但由于受夜间视线影响,过往车辆司机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在斑马线上行走的行人,最终酿成悲剧。

今年5月,我市首条自带闪烁小灯的智慧发光斑马线在开发区(高桥街道)建成。这条位于开发区(高桥街道)高架路人行横道上的智慧发光斑马线首次使用,变成了朋友圈的“网红”。该斑马线一侧共有10个闪烁光的“小灯”镶嵌在地面上,过往的车辆经过该路口时会自然而然放慢速度,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行人的安全。

“智慧发光斑马线,就是一种行人过街自动预警系统,具备感应、闪烁等功能,当行人走到斑马线上,通过感应,斑马线会自动闪烁,形成追光效果,在夜间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让过往车辆驾驶员提前发现斑马线上的行人,大大提高了行人夜间过马路的安全性。”市交通安全大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智慧发光斑马线一经推出,效果非常明显,夜间发生在路口的交通事故大幅下降,广大市民纷纷称赞交警部门事故预防的创新举措,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发光斑马线46条。

除此之外,我市还在市区启用行人过街智能管理系统,对行人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实时曝光,让礼让斑马线蔚然成风,成为文明桐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设置“危险警示区”

拉起道路安全“警戒线”

今年以来,我市已发生多起“大型车辆右转”而造成的事故。根据事故调查,发生事故的主因还是由“内轮差”造成的,就是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前后轮的轨迹发生变化,前轮绕过目标,却可能被后轮碾压。这种现象多见于车身庞大的大型车辆,这些车辆转弯半径大,反光镜往往存在视觉死角,驾驶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忽视车辆右侧的行人或骑车人。

为了有效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桐乡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对全市多个大型货车通行量较大的路口进行了地毯式调研,最终由开发区(高桥街道)在庆丰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试点设置“危险警示区”,将大型车辆在右转时的“内轮差”危险区用醒目的红色加以漆画,起到警示大型车辆加大转弯半径,非机动车及行人减速避让的作用。

“在地面上标示出警示区域是为了提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这个区域是危险区域,容易发生事故,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市交通安全大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根据“危险警示区”的实际使用效果,以及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反馈意见,在全市大型货车通行量较大的路口进行推广,以避免盲区“包饺子”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版照片由交警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