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精准压降老年人交通亡人事故取得实效
为打好打赢2019年度交通安全大会战,确保实现亡人交通事故断崖式下降目标,海宁市坚持问题导向,瞄定老年人高危群体,以交通事故大数据研判为切入点,精准实施交通安全防控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共发生老年人交通事故死亡10人,同比下降33.3%。
一是管牢“高危车”。针对老年人电动车交通死亡事故高发态势,及时以大会战办公室名义制定发布《关于切实加强电动车交通管理工作的通知》,落实到市级机关有关部门以及各镇(街道)、盐官旅游度假区。进一步强源头、强教育、强宣传,并以村(社区)为单位,全面排摸60周岁以上老年人驾驶电动车的清单,落实人员分解责任。对驾驶电动车的老年人逐一见面开展精准宣传教育,并积极动员7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成员,引导70岁以上老年人不驾驶电动车,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同时,进一步加强路面严管,严查严处驾驶电动车横过公路未下车推行、违法载人、违反交通信号、路口未让行等违法行为,全力消除事故隐患。
二是点亮“夜行路”。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夜间步行事故多发实际,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及时组织开展“点亮夜行路”活动。购置反光手环300个,在斜桥祝东村试点开展活动,向老年群众发放反光手环,助力点亮夜行路,并积极争取各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在全市各乡镇进行推广,得到了农村老年群众的广泛欢迎。同时,根据老年人出行规律,进一步将勤务时间向早晚延伸,并组织党员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参与交通安全劝导活动,精准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老年人出行安全文明。
三是上好“安全课”。针对老年人群交通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精心制作农村交通安全警示片、预防老年群众交通事故折页等,向全市各村(社区)拷贝、发放。依托市“两台一报一网”和“爱海宁App”弄潮号等微信微博等平台,连续推送老年人交通事故警示和安全防范知识。结合交通安全“三进”宣传活动,并依托文化下乡、电影下乡活动平台,深入村(社区)、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老年活动室等地,采取交通事故案例警示、安全出行知识讲解等方式,广泛宣传交通法律法规。结合“小手牵大手”等活动,积极发动全市10.5万个家庭,加强对老年人教育提醒,着力增强其交通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