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8小时,横跨亚非两洲,无锡法院审理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天还没亮,远在非洲西岸科特迪瓦工作的马先生就匆匆起床,穿戴整齐后,在自己不大的宿舍里盘腿坐正,然后打开手机。现在,他要办一件重要的事——通过手机参加一起自己作为被告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庭审。
近日,无锡新吴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网上开庭审理,在避免当事人聚集引发传染风险的同时,打破时空界限,方便了诉讼当事人。
前往非洲工作,对事故后续处理一直很担心
此时是2月20日北京时间下午1:40,科特迪瓦当地时间凌晨5:40,两地时差8个小时。在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内,法官和技术支持人员正在紧张地做最后调试和身份核对。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开庭,是为了让马先生在庭审结束后可以按时上班。
随着法槌落下,“云审判”开始。网络穿过8小时的时差,跨过大洋,联结着法官、原告、被告、被告保险公司代理人。
据了解,马先生与童女士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了童女士左手腕及右膝盖受伤并致残。事故发生后,马先生为童女士垫付了15000余元。
2020年1月,童女士将马先生及保险公司诉至新吴法院。
立案庭法官了解到,马先生并非无锡本地人,且2019年就已前往非洲科特迪瓦工作,对这起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后续如何处理一直十分担心。
三方当事人均同意在网上进行庭审
而马先生在国内的妻子,因疫情影响无法赶来处理,并且他们也没有请律师。
于是,法官通过微信、电话征求三方意见,是否愿意使用互联网开庭。这样马先生本人便可以直接参与庭审,无需返回国内或要求其妻子作为代理人出庭。原告和保险公司代理人也无需赶至法院参加庭审,避免感染风险。
经过询问,三方当事人一致表示同意在网上进行庭审。在庭审前,法官对三方当事人就软件适用性确认、前期证据初步核实做了大量的工作。
考虑到时差和信号稳定性,法院把庭审时间定在了下午,这样马先生参加完庭审也可以按时上班。
“云端”庭审,过程持续40分钟
下午1:40,在技术人员多次调试后,法官与三方当事人通过网络“云端”会面。庭审过程持续40分钟,画面清晰、声音清楚、网速流畅。
按照法定程序,庭审进行了核实身份、宣读法庭纪律、告知权利义务、法庭调查等各项流程。
庭审结束后,当事人通过互联网开庭程序对庭审笔录进行了在线签字。马某通过微信向承办法官说,“谢谢法官,我一直担心,心里总放不下这事”。
据介绍,疫情期间,新吴法院坚守主责主业,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应用,依法公正高效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审判执行工作,为依法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通讯员 沈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