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明交通“莱芜样本” 擦亮文明城市新窗口
“严查交通违法,是对市民负责任的表现。”4月27日晚9点,在莱芜市人民医院路口,刚刚完成吹气式酒精检测的驾驶员高兆锋颇有感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还市民一个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这是莱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对生命安全负责 向交通事故宣战”道路整治行动中的一个镜头。
从过去对交警执法的“心有千千结”到现在的“通情达理”,市民的观念在悄悄转变。我们欣喜地发现,一个以交警支队为主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而我们要探究的,是这一变化背后的警务管理新模式——“莱芜样本”。“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是公安机关职责所系、使命所然,要把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和永恒追求,莱芜公安机关将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工作第一位,全力以赴打好预防事故整体战、攻坚战、持久战。”莱芜市政府党组成员、莱芜市公安局局长王茂祯介绍说。
今年以来,交警支队以深化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为依托,深入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着力提升道路交通安全防控能力,着力提升交警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和社会满意度,为全市科学发展新跨越创造安全、和谐、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从强化源头管控入手
全面优化道路通行环境
在莱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路况。
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市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分别达到34.46万辆和25.66万人。与之相对,今年1至4月份,全市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2.8%;死亡人数同步下降16.9%;受伤人数同比下降3.24%;财产损失同比下降12.7%,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
一边是居高不下的车辆和驾驶人数量猛增,而另一边却是事故数据的“完美答卷”。这得益于交警支队开展的源头安全管理提升工程。
时间回到今年年初。以“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为主的集中整治活动在嬴牟大地打响,每位市民都感受到了集中整治的气氛。“以车找人、以人找车”。为准确掌控七类重点车辆数量、区域分布和车况等信息,交警支队民警深入辖区120多家“七类重点车辆”企业、物流、货物装载点和停车场,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和重点“回炉”,将重点车辆及驾驶人信息全部录入管控平台,进行动态化管理。按照“一车一档”的要求,逐一与驾驶人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同时,联合交通运输、教育、住建等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实现人车路隐患排查全覆盖,源头治理全到位。
支队、大队领导包片,中队包线,民警包段。他们深入市区6个重要关键节点路段执勤巡逻,指挥疏导交通,重点加强对早晨、中午、夜间时段的路检路查力度,采取流动巡逻、定点执勤和区域联勤相结合的勤务方式,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超员超载、违法载人、醉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坚持做到“四个一律”和“零容忍”,一律按上限进行处罚。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因主体责任不落实引发的交通事故以及醉驾、毒驾、一次计12分。被降级的5名驾驶人,进行媒体公开曝光,并向社会公布终身禁驾27人的名单。
在此基础上,交警支队积极排查整改交通安全隐患。将59处确定为2015年度道路交通危险路段整治重点。其中,9处实行市政府挂牌督办,其余50处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意见和完成时限,限期整改。今年以来,共抓拍、录入交通违法行为11.7万余起。
从攻克交通安全重点入手
从严从实推进专项整治攻坚战
交警支队联合多警种开展道路查控统一行动
交警支队民警严查套牌车辆
“交通管理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系着民生”这已成为全体交警的共识。
在莱芜市文化北路,记者看到,执勤民警正在对道路两旁的违法停车进行处理。“这辆车涉嫌套用车牌和违法停车两项交通违法行为。其中,套用车牌将处以2000元罚款并扣12分的处罚,违法停车将处以100元罚款处罚。”民警告诉记者。
“对违法停车行为突出的区域路段,实施高频度、高密度的滚动整治;对‘伸舌头’、‘甩尾巴’和停车乱点做到‘零容忍’……”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自6月1日起至6月30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集中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车辆乱停乱放专项整治行动。
民警告诉记者,活动中,交警支队将大桥路、花园路、文化路、龙潭东大街、汽车站周边道路、钢都大街、汇河大道等20多条路段列为整治重点路段。设立26个“执勤巡逻点”,实行大队负责人、科室人员分片包干,对辖区内违法停车行为突出的区域道路,实施高频度、高密度的滚动整治,对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不在停车泊位内的违停车辆和停车“乱点”做到“零容忍”,严格按照《查处违法停车操作规程》要求,该现场处罚的坚决予以处罚;该现场拍照粘贴违法停车告知单的,一律录入违法处理系统;该拖移机动车的坚决拖移;对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做好证据采集工作,依法从重处罚。同时,集中优势警力,每周至少开展一次违停整治集中统一行动,联系辖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重拳打击,形成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
这仅仅是交警支队集中开展“对生命安全负责 向交通事故宣战”道路交通集中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结合正在开展的“五项整治”、“七类重点车辆、七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全市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查严管高压态势。扎实开展“平安行·你我他”行动,通过分析交通事故规律特点,及时调整勤务模式,提高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路面管控能力,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查严管、严罚严处,最大限度地将警力、警车、装备投向路面,进一步提升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固化多警种联合执勤模式,组建交警、治安、派出所等多警种执法小分队,重点检查危险品运输车、校车、农村面包车等车辆,逐车建立台账,排查安全性能、违法记录、驾驶人信息等重点事项,保持对各类重点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
在此基础上,自3月10日起,交警支队加快推进全市淘汰治理黄标车步伐。
根据市政府《黄标车禁行通告》要求和黄标车禁行区域扩大情况,及时调整、增设配套的交通禁令标志等交通设施;扩大限行区域。黄标车限行区域将由现在的城市核心区逐步扩大,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市区域内全部禁行黄标车;依法综合治理,积极构建“政府主管、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施策”的工作机制。各区政府(管委会)是辖区内单位、个人黄标车淘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交警大队充分发挥策动力,推动辖区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职责;严格路面查控,交管部门将黄标车数据全部录入交通卡口系统布控查缉。卡口系统报警后,辖区交警大队指挥中心调度就近的民警现场查处,黄标车闯禁区域的,罚款200元、记3分。
截至目前,现场查处黄标车闯禁区1714起,查缉布控系统抓拍黄标车闯禁区4052起、无标车106起。
“通过集中整治活动,确保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取得显著好转,逐步形成文明行车、规范行车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刘爱伦介绍说。
从发展科技强警战略入手
构建大数据下智能化交通新格局
大队民警对客运车辆进行安全技术“体检”
4月23日19时40分,在莱城区鲁中大街泰禾生化公司路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一辆二轮摩托车将一行人撞伤后逃逸,3天后伤者秦某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仅仅过了4天,4月27日晚,案件就成功告破。民警通过调取平安城市视频监控26处,查看录像100余小时,最终通过一个小酱油瓶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这得益于交警支队的科技强警战略。
随着莱芜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迅猛增长,道路交通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为使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建设完善的智能化交通日益成为道路交通管理的当务之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公路智能化交通建设十分重视,市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局局长王茂祯多次带领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赴外地学习考察、召集会议研究课目立项,经常深入市区路口路段解决难题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交警支队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促发展”总体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向科技要管理、向科技要安全、向科技要畅通,不断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在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记者看到,通过高清监控,民警可调取任意路口的实时信息情况。民警告诉记者,作为集道路交通监控、交通违法采集、缉查布控管理、交通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现代化可视化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民警可以通过交通信号控制,实时对车辆超速、闯红灯、压线、逆行、违章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全程记录,智能识别,实现对车辆的全监控,轨迹的全捕捉,违章的全识别。通过增加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卡口监控系统建设,非现场执法达70%以上,缓解了路面执勤警力不足。
目前,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整合系统资源,将全市现有视频监控设备、信息资源联网整合,实现共享,已整合全市58套电子警察设备、40处卡口设备、566路视频接入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日均生成数据量76万条,违法数据2万条。交警支队充分利用遍布全市的高清球机机动灵活、覆盖面广的特点,专门成立了视频巡逻队伍,抓拍逆向行驶、违章掉头、占用非机动车道、违章停车等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截至目前,通过视频巡逻抓拍录入交通违法178295起。
在此基础上,交警支队建立交通事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运用大数据理念全面分析近几年以来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明确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违法行为、重点驾驶人等关键要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提高工作针对性。同时,探索建立交通动态监测体系,搭建分析研判模型,为科学决策、精确指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从创新警务理念入手
全面构建警务管理的“莱芜样本”
交警支队布置警力,开展夜查统一行动
基层民警服务农村群众
驾驶人杨某曾因酒后驾驶被依法查处。前不久,他与辖区派出所签订了《安全文明驾驶承诺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将接受派出所的教育管理,列管周期为一年。
5月11日,市公安局出台《莱芜市道路交通严重违法驾驶人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指出“交通严重违法驾驶人安全管理纳入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工作,治安、交警、禁毒、宣传、情报等部门,共同做好教育管理”。
严重违法驾驶人载入“分类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这是交警支队创新警务管理模式的一个事例。
前不久,在莱芜市组织开展的“对生命安全负责 向交通事故宣战”道路查控行动的一个现场,民警正在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与往常不同的是,参加活动的200多名民警除交警支队外,市公安局机关、公安分局、治安支队等部门也参与了进来。
为有效震慑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净化道路交通环境,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莱芜市积极推进“合成化”作战模式,交警、公安分局、治安、派出所等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重拳整治道路交通“顽疾”,同时采取固化工作模式、增设“加时岗”、推行夜查夜控、区域联勤、“无缝衔接”等方式,全力打赢新常态下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整体战、攻坚战、持久战。
在此基础上,交警支队将工作量化落实到各大队、科、室、所,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明确事故科全面统计分析近3年以来所有交通事故,明确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违法行为、重点驾驶人等关键要素,形成专题报告,进行事故综合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单位督导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刚性问责。着重围绕“六个重点”,以超常规力度向交通事故宣战,确保3个月形成高潮、6个月形成常态,年内交通事故明显减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各种阵地,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截至目前,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刊发稿件170余篇,强化交通事故曝光警示教育,通过《莱芜日报》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了27名终生禁驾人员名单,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发布微信、微博180条、短信10万余条,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记者 武希刚 孔浩 通讯员 李民 张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