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新闻 > 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双降

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双降

  昨天下午,市公安局通报了全市道路交通运行和安全管理情况。截至今年11月20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6%、11.9%。

  “双降”体现上海交通安全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以及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的整体提升,也离不开高科技和大数据的强大支撑。上海公安机关以“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警务科技创新、管理手段升级、社会共建共治,全力保障上海城市道路的安全、有序和畅通。

  打造智慧交通“上海样板”

  9时,家住杨浦区隆昌路的朱立宇从周家嘴路匝道驶上内环,汇入早高峰不见首尾的车流中。40分钟后,他到达浦东丁香路的公司停车库,比导航软件预计的45分钟提前了5分钟。对此他颇为满意:“上海交通秩序越来越好,拥堵情况也有了可感受的改善。”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依托“智慧公安”,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融入交通管理,打造智慧交通“上海样板”。目前,上海已试点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0%。在外滩、国展中心部分路段应用的国内首创“行人过街提示系统”,能自动检测、提示警告闯红灯违法行为。

  “电子警察作为非现场执法的重要手段,有效提升了市民交通出行遵纪守法意识。”上海公安机关表示,目前正逐步推广多功能、复合型电子警察,研发查处机动车噪音、隧道内驾车不开灯等问题的新型电子警察,进一步织密非现场执法网络。此外,利用智能识别等科技手段,比对分析“失格”驾驶人、“假牌套牌”机动车、多起交通违法逾期未处理等违法线索,精准清除交通安全隐患。

  针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治理难题,上海探索基于RFID技术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非现场执法系统,已在外环线内的重点路口、路段完成相关采集设备的建设安装,同时6万辆从事快递、外卖行业的电动自行车已完成电子车牌的换发上牌。

  共建交通事故防控体系

  近年来,为加强大型车交通违法整治和事故防控工作,公安交警部门持续深化与企业合作,建立“交通运输行业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通过对“两客一危”车辆全天候监管,实现大型车事故风险的有效防控。

  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事故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易造成交通事故的渣土车右转弯为例,过去虽有本市渣土车右转弯限时速10公里的规定,但由于缺少实际监管手段,一些驾驶员无视这项要求,右转行车速度过快、不按规定礼让同向直行的非机动车和行人。“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建立后,能实时监控车辆行驶情况,一旦超速就会自动报警,有效遏制大型车车辆右转弯‘包饺子’事故的发生。”

  “运输企业是车辆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但不少企业对这块工作不够上心。”上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交警部门将对企业安全制度不落实、车辆安全状况不达标等问题依法严肃处理,倒逼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致人死亡且大型车驾驶员承担主要责任以上的交通事故开展深度调查,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责任。对大货车超载超限、疲劳驾驶,危化品运输车“闯禁令”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随着快递外卖企业发展,市民群众享受到了生活便利。但一些企业从商业利益出发,对送达时限作出承诺,导致骑手为追求速度乱骑行,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发生。对此,上海公安机关持续督促相关企业调整管理规定,从源头上减少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如,浦东交警部门联合外卖企业,建立“浦东外卖骑手交通违法管理APP”平台,对外卖骑手进行统一管理,骑手每次交通违法都被记录在平台中,如记分超过36分将不得接单。

  多项举措方便市民办事

  “以前要跑十几公里去交警大队处理交通违法,现在家门口派出所就能办理。”刚在顾村派出所办完业务的张先生说,家门口派出所办业务少走10公里,省时又省力。

  根据市公安局“综合窗口”建设总体部署,上海全市共有100余个派出所设置了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实现市民家门口就近办理交管业务。下一步,全市派出所都将开通便民综合窗口相关服务项目。

  针对市民群众生活中较常见的驾驶证办证、换证需求,上海公安机关还推出“警医邮”服务。驾驶员和驾考学员在体检的医疗机构即可“一站式”办理各类驾驶证业务,解决领证换证手续烦琐等问题。据悉,“警医邮”便民服务办理的业务量迄今已达60万笔。

  “现在网上就能办理多项车驾管业务,比以前方便多了。”上海交警APP注册用户李女士说。今年以来,上海交警APP新增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6年免检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申领、机动车抵押登记、新车临时号牌申请、交管法条查询等多项功能。目前APP累计注册用户达657.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