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新闻 > 澳门巴士车祸重创“旅游承载力”软肋?

澳门巴士车祸重创“旅游承载力”软肋?

  9日下午时分,经历了8日车祸的澳门同安街格外冷清。出事巴士仍然满目疮痍地“镶嵌”在已经采取加固措施的建筑物里,警方在此路段采取了车辆禁停措施。不过,不远处仍可看到一辆接一辆的旅游巴士满载游客朝“大三巴”牌坊行进。

  8日下午2时40分许,一辆载有从深圳入境旅客的旅游巴士,疑似由于斜坡停车且“手刹没拉紧”,在遭另一货车突然追尾后发生滑冲,撞入街边建筑物。事故共已造成32人受伤,截至记者发稿,其中一位颅脑伤患者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事故发生后,警方和旅游部门在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民众对伤者给予高度关切的同时,社会各界对澳门旅游环境与承载力的探讨更不绝于耳。

  舆论认为,澳门作为一个以“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目标的城市,应从这次事故中进行反思,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以及旅游产品多元化设置等方面“再加一把劲”,通过科学分配旅游资源,为小城的“承载力”扩容。

  记者当日探访了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地段为一处约30度角的斜坡。执勤治安警告诉记者,该路段不允许泊车,但允许旅游巴在司机不下车的前提下“临时上落客”,以方便参观“大三巴”的游客。

  据了解,属于“大三巴”景区的停车场只能提供大约30个旅游巴停车位,大多数找不到车位的巴士司机只能选择在周边路段“临时停车”,即使这一路段可能完全被庞大的车身塞满,或者司机不得不以“头低尾高”的高难度姿势取得暂时的“方便”。

  事实上,对于在居民密集且地势比较危险的路段密集地停泊旅游巴,很多居民早有怨言。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理事长、澳门立法会议员何润生表示,街总曾多次反映事故现场的斜路不适合旅游巴行驶,非常危险,希望特区政府有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有必要优化相关的旅游巴路线和交通设施,避免同类事件再发生。

  “这哪里是旅游嘛,这就是在花钱买罪受啊!”在同安街附近开古玩店的澳门居民周德雄对记者说,越来越多的游客量确实为他的小店带来一些生意,但是每天看着游客汗流浃背地排队拍照、导游声嘶力竭地唤客上车,让他感到了澳门这个小城的沉重与无奈。

  澳门旅游业议会理事长胡景光对记者表示,根据近年来的粗略计算,每年赴澳旅客约3000万人次,其中随旅行团访澳的旅客为1200万人次,当中约1000万为内地游客。

  “只要是跟团游澳门,基本上都会去‘大三巴’。这就是这个只有零点几平方公里,又遍布着碎石老街、危房旧楼的地区日复一日的接待任务!”他说。

  胡景光表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澳门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掣肘之一。大三巴及其附近其他旅游景点都“生长”在澳门半岛的老城区中,这里窄巷密布,危房林立,人口密度居于世界前列。而旅游业界呼吁多年的集中建设停车场倡议,由于拆迁阻力过大而一直未能得以实施。

  “随着我们对世界先进城市治理经验的了解,我们又有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在附近的白鸽巢公园建造一个隐蔽在地下的停车场;或者通过新的城市规划设计,让‘大三巴’与周围其他停车场之间通过电动传送带相连,既疏导了车流又让游客不至于走太多路。”胡景光说。

  他同时表示,旅游安全与舒适度的建立,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更关键的是从业人员素质这一“软件”因素,而司机又是一个关键环节。他认为,肇事大巴司机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操作程序没有按规范处理。事件发生后,整个行业都应从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反思。

  澳门理工学院教授曾忠禄表示,“乘大巴、吃盒饭、买手信、留个影”的传统一日游模式早已不适合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旅游群体,也很难带动起澳门旅游产业的多元化。澳门旅游市场的定位要根据周边地区的新变化进行调整。

  说到澳门旅游业未来的前景,曾忠禄对记者点出了几个关键词:家庭、舒适、新鲜、个性、慢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