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里人”的坚守与奉献
不是所有的伟大,都惊天动地。于坚守中燃烧平凡的生命,为百姓奉献最后一丝光热,同样值得敬佩和怀念。
驻村扶贫500余天,他跑遍全村645户,结识村民2000多位,帮扶贫困学生55名,看望慰问贫困户、老党员50户;
一年多来,他协调争取各方资金60余万元,为新田村打通了入村公路最后一公里、修复了乡村灌溉水池、建起了养殖合作社;
老父亲遭遇车祸截肢,先后6次手术住院100余天,他选择坚守扶贫一线,在短信里他说“爹呀,不是儿不孝,咱得对得起那里的2000多口人。”
……
2017年6月19日,他在对接完工作返村途中遭遇车祸,抢救无效,于20日因公殉职,距40岁生日还差11天。
他就是共产党员、昆明市旅游监察支队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红土地镇新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长刘军。
一路走来,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只有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足印,刘军把自己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了红土地镇新田村这块土地上。
真情融入群众接纳他
刘军生前照片。 家属供图(图片来源:昆明日报)
刘军,1977年7月生于山东乳山,1996年9月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毕业,先后在空军某部历任排长、副连长、股长等职,荣立三等功一次,2014年11月转业到昆明市旅游监察支队工作,任主任科员。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因工作需要任昆明市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兼倘甸两区红土地镇新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长。
从军人到驻村队员,工作环境变了,角色变了,但执着没变。“我的办公室就在家家户户、田间地头,以后就是村里人了。走,你带着我去村里转转吧。”他一进村就迫不及待地让村委会主任周应贵带他熟悉情况。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脚下沾染了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了多少真情”。上任之初,刘军借着一早一晚群众在家吃饭的间隙走东家、跑西家走访村民,了解基本情况。村民下地干活时,他戴草帽、背挎包、自备干粮,一头扎进田间地头,看村民生产情况,与老乡聊收成与打算。就这样,才半个多月的时间,一双刚买的运动鞋就磨破了。
“刘队长,你来了。忙完了到家里来吃饭啊。”一个多月后,刘军走进新田,像是走进了自己家,到处能听到热情的招呼声。乡亲们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一分子,接纳他进入这个大家庭。他从心底感到欣慰和快乐。村委会对面的小商店店主张玉兰说,刘军买得最多的三样东西是:烟、矿泉水和糕点。时间长了,张玉兰才知道刘军买烟是分给群众,而水和糕点则是路上垫垫肚子,尽量不给群众添麻烦。
就这样,刘军很快就成了“村里人”,工作也得以迅速展开。仅2016年,他先后于3月、7月、10月、11月协调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领导、干部、职工分4批到新田村调研共81人次,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送米、送油。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新田村每一个农户的联系方式、家庭人口数、耕地和林地的位置、亩数以及生活困难群众的情况,群众委托他办的事,贫困户家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易等情况,被他分门别类地记了厚厚的两个笔记本。
排忧解难群众信任他
刘军生前的办公桌。(图片来源:昆明日报)
在前期全面了解情况、做足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刘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驻村工作的第一目标。
驻村之初,刘军通过走访发现进村道路是百姓迫切希望解决的难题,路不好严重阻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以及与外界的沟通。进村道路虽然只有1.3公里长,却让几百户村民祖祖辈辈饱受登“天梯”般的痛苦。“一定要帮助群众解决行路难问题。”刘军说干就干,开始频繁奔走于各职能部门请求资金支持。
没过多久,刘军就找来了第一笔资金,新修了700米进村道路,原先3米宽的土路变成了4.5米宽的水泥路,驻村扶贫赢得了“开门红”。但这笔资金只够修700米的路,于是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随后,600米的第二段进村道路、新田小学门口的700米道路也陆续修好。从此,新田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老路,踏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
扶贫不仅要在解决硬件问题上做文章,更要在扶“智”方面下功夫。“我们就是要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都能上得了学。”他把目光投向村里的贫困学生,并积极协调动员本单位干部职工、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对口帮扶献爱心活动,共捐赠各类物资折款4.65万元,帮扶贫困学生55人。去年11月份,他还协调途家旅游网及相关爱心人士到新田村小学开展爱心活动,共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65万元。
贫困户、老党员的冷暖也时刻让刘军牵挂。“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他联系昆明市旅游监察支队联合云南阳光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为新田村50户贫困户及老党员捐款捐物,并送上了慰问金。
过去,新田都是等政策,上面安排啥他们就干啥。刘军来了以后不等不靠,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激发,大家茶余饭后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谈论“今后干什么”“怎么干”等话题了。
无私诚可贵,责任重如山。刘军曾对朋友说,“扶贫工作现在是最重要的工作了,咱们做事不是为了图个什么,组织给咱们这个任务,一定要对得起这个地方的老百姓,要对组织有个交代。”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始终坚持,激励着他日复一日地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奔波。
刘军多次向旅游企业发出帮扶倡议,号召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攻坚。今年,他先后争取到社会资金30万元,用于新田村秧草塘小组购买灌溉水管和水池工程建设;争取单位直接投入5万元,帮助新田村发展种养殖业,整治村容村貌,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面对群众缺技术等难题,刘军还积极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平台,查资料、找技术、并多次找专家,向技术人员请教养殖技术,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
因公殉职群众怀念他
刘军(右二)生前和同事到贫困户家送粮食。 新田村委会供图
2017年6月20日,天降大雨。6月19日遭遇车祸的刘军,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冲锋,将生命永久定格在了下午3时。
刘军静悄悄地走了,就像他悄悄地来,他将满腔热情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把“共产党员”的响亮名字留在了山区人民心中。
新田村委会主任周应贵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刘军的情景——穿着很朴素,脸上总是笑意盈盈的,说话和颜悦色,没有一点架子。
“说好要等我们全部脱贫了才回去,他怎么现在就‘走’了,他还没满40啊,他媳妇他娃娃咋整啊……”经常和刘军唠家常的68岁老人李天存边摇头、边哽咽地说。
刘军走后,新田村党总支书记李兴旺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好兄弟,来生我们还做好兄弟,好吗?”
得知刘军去世的噩耗,新田村和附近的很多村民自发来到他生前的驻村宿舍悼念祈福,部分村民还到刘军昆明的家中看望他的妻儿。
刘军来了,新田村变了;刘军走了,留给了新田人民无限希望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勇气。
虽然一个坚强的扶贫“战士”倒下了,但扶贫之路并不孤独,当前仍有千千万万的扶贫大军沿着刘军的足迹,在云岭大地上日夜奋战,为实现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泼洒血汗。“刘书记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再困再累再难,我们都将全力以赴如期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扶贫攻坚任务。”曾与刘军一同共事的红土地镇扶贫办工作人员何云表示。
刘军用自己的生命丈量了人生高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余繁感慨地说,“刘军同志是旅游系统献身脱贫攻坚战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是祖国的好儿子,我们的好战友、好榜样,新田人民的好书记、好兄弟,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致敬。”(作者 刘栗 范建荣 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