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新闻 > 肇事逃逸量刑太轻惹众议 严刑峻法并不是目的

肇事逃逸量刑太轻惹众议 严刑峻法并不是目的

    相关新闻:西安四少年被撞身亡 100米路面留掺血轮胎印(图)

              “2·10”特大车祸逃逸车辆疑为一黄色东风大货车

              西安77中门前车祸连发 家长:“夺命路”何时整改

    论坛热贴:108国道车祸现场 交通封锁5小时(组图)

    华商网讯(记者乔静 张喜军)2009210日,元宵节刚过第一天,也是西安市长安区斗门初级中学开学的第一天。早晨6点,一辆货车在108国道由北向南呼啸行至长安区斗门张旺渠时,4条鲜活的生命瞬间结束,1人重伤,肇事司机驾车逃逸。

    心存侥幸、畏惧法律、害怕赔偿?是什么让肇事司机无视生命仓皇而逃?肇事逃逸难道就能救自己吗?

    网友:刑罚过轻“撞伤不如撞死”

    该新闻发出后,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现在好多司机都觉得撞伤不如撞死人,撞伤人,赔付的负担很重,一旦残疾了,或者重度残疾,司机就得终身陪护,但是要是撞死了,就只一次性赔付一些钱,所以大家为了息事宁人,宁愿将人撞死,太残忍了。”在谈到社会上目前存在的这种现象时,网友非常生气。

    还有部分网友认为,是现行的刑法对交通肇事逃逸罪处罚过轻,导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频繁发生。

    网友“城里的月亮”说:“太过分了,这是什么行为!如果交通肇事逃逸罪能判个十年,看谁还敢逃!”

    网友“小猪的兔兔”说:“按照现在的法律,是人撞到都会跑。司机都认为,撞伤不如撞死痛快,撞死一次就罚够了,撞伤,一辈子就搭进去了。我觉得应该重重的罚这种肇事司机!”

    网友“西安红人”认为,“是现行的刑法对交通肇事处罚过轻,导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频繁发生。”

    ……

    律师:性质不同判刑轻重不同

    针对网友的这一疑问,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撞伤不如撞死”的观点,记者采访了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杜维娟律师。

    杜律师表示,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态很重要。如果是撞伤,民事赔偿上的赔付负担会比较重。根据残疾的不同程度,赔付标准都不同,但一旦造成重度伤残,司机有可能终身陪护,这样的赔付数额相对较大,上百万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是撞死,在民事赔偿上的处理是一次性赔付给家属一定的金额。

    不同情况具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以下区别:

    1 如果将撞死人但未逃逸,是普通的交通肇事,犯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负民事赔偿责任。

    2 如果是交通肇事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仍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3、如果撞伤人,导致伤者终生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肇事司机要赔偿受害人终生损失及医疗费等,赔偿的金额依据受害人的年龄、职业、城乡户口等区别,最多可能达到八九十万甚至更多。

    4 如果交通肇事发上后,受害人并没有死亡,这时肇事司机故意至其死亡的,属于交通肇事后的故意杀人,够成故意杀人罪,最重可判死刑。

    杜律师认为,“撞伤不如撞死”这一观点是及其片面和存在太大侥幸心理的。从道德及人道主义角度来看,司机应该去积极救人,尽量减少社会负面影响,争取宽大处理。事实上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如及时采取救人措施,或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同时,杜律师建议肇事逃逸司机应该尽快投案自首,给自己争取了宽大的机会和少一点良知的谴责。

    教授:严刑峻法不是刑事处罚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

    针对网友提出的“现行刑法对交通肇事处罚过轻”这一疑问,记者采访了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王政勋教授。与网友的观点相反,王教授表示,现行的刑法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在法学界普遍认为是比较严厉的。

    “并不是量刑过轻导致肇事逃逸案件频发,严刑峻法不能遏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更不是刑事处罚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他认为,如果把交通肇事逃逸的刑事处罚加重,反而可能更加促使肇事司机产生侥幸心理。

    王政勋教授表示,“斗门肇事”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影响极其恶劣,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逃逸,那么对肇事司机也只能按照交通肇事逃逸罪,情节严重量刑处罚。“但是从媒体的报道上来看,并不排除肇事司机犯有故意杀人罪的可能。”

    心理专家:家属要努力保持心态平静避免悲伤带来的身体伤害

    西安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戴尊孝表示,作为家属,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实,家属要努力面对现实,让现存的人积极治疗。

    “逝者家属要努力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因过度悲伤而造成的身体伤害。”戴主任建议,这段时间,死者家属的亲朋好友要额外多给予家属关心和安慰,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尽量分散家属的注意力。

    作为肇事逃逸的司机,戴主任的忠告是:“肇事逃逸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逃逸的行为本身已经大错特错,他逃避的是责任和惩罚,泯灭的是道德和良知。”他建议,肇事逃逸的司机不应该消极面对,应该正视现实,要争取积极处理,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以避免对自己日后造成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