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光两个充电宝 宁津法院的“小朱热线”比较忙
朱磊在朱法官工作室帮助群众答疑解惑
大众网・海报新闻德州11月14日讯(记者 李冉 见习记者 高天伦)“小朱,真是太感谢你了,为了俺家的事跑前跑后,要不今儿晚上你上俺家吃饺子去吧!”
“不用不用,王大哥,以后你们两口子好好过日子就行,有事打电话。”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德州宁津县人民法院的柴胡店法庭。在这里,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朱法官工作室,家喻户晓的“小朱热线”就设立在这,成为了当地人的“主心骨儿”。
柴胡店法庭的法官助理朱磊就是“王大哥”口中的“小朱”。原来,“王大哥”和妻子因为家庭琐事吵得“脸红脖子粗”,要上法院判离婚,便通过“小朱热线”找到了朱磊。得知情况后的朱磊主动进村入户,上门了解情况,使双方矛盾得以化解。现在,夫妻俩决定好好过日子,下个月就出门打工挣钱。这不,临走前特意赶来向朱磊道谢。
朱磊边接听电话边做记录
“都以为法官是个很‘高大上’的工作,其实我们干的都是最‘接地气儿’的活。”朱磊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不光要“跑断腿”更得要“磨破嘴皮子”。现在,朱磊每天都要带着两个“充电宝”出门,两个“充电宝”的电都用光更是常有之事。
朱磊告诉记者,柴胡店辖区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老百姓,大家对法律、法条知之甚少,自从有了“小朱热线”,大家便有了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如今,“小朱热线”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已超上万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00余次。
“小朱,俺的车被扣了,能不能立案啊?”“俺的宅基地被邻居占了,该怎么解决呢?”“我要和丈夫离婚,想要孩子的抚养权……”在采访过程中,朱磊的电话响了3次,记者发现,朱磊面对一次次的询问,不但向村民解读案件本身,还会跟他们多讲一些法律常识,让群众了解的更加透彻。
朱磊放下电话后,刚刚将杯子端起,还没来得及送到嘴边,家住附近的老人杨先生就急匆匆地赶来。杨先生不仅是村里出了名的“和事佬”,更是“朱法官工作室”的常客,这次他是帮助村中两户人家解决争夺宅基地的纠纷。“多亏了朱法官和咱们的这个热线,才能让我们老百姓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理可循、有法可依,虽然我现在岁数大了,但也得与时俱进,为年轻人做好表率。”杨先生说,他经常带着村中关于老人赡养、孩子抚养或者讨要债务等问题前来咨询,他和“朱法官工作室”的两位“小朱”都是老朋友了。
朱孟友与朱磊一同交流工作
据了解,“小朱热线”最初是以宁津县人民法院交通事故审判庭庭长朱孟友名字创立,朱孟友在宁津县柴胡店法庭工作时,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信,获得了群众信赖。时间一长,群众有什么大事小情,都喜欢给朱孟友打电话咨询。宁津县人民法院便以朱孟友的名义,在柴胡店法庭开通了热线电话,取名“小朱热线”,接听群众咨询。后来由于工作调整,朱孟友被调任至德州宁津县法院交通事故审判庭工作,但“小朱热线”被保留下来,由朱磊接手,第一时间为群众受理咨询。
如今,“小朱热线”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更成为了宁津法院在探索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一大创新和实践。
“不管形势怎么变,条件怎么变,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不会变,在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在便民、利民举措上不断创新。”德州宁津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慧说道,“小朱热线”的开通就是司法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宁津法院优秀法官的缩影,今后,宁津法院工作中会继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服务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