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交警大队:党建引领下的交警风采
“什么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来干。”
“违法的少了,人民的出行安全就能保证了。”
“我们的创新工作,要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带来方便。”
“要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他们是桓台交警大队的民警,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不平凡的使命;他们更是党建旗帜引领下的党员,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奔波在道路上。他们铁面无私,也有硬汉柔情,他们是百姓眼里的好交警,更是新时代的好党员。
安兵正在业务大厅引导群众办理业务。
桓台交警大队车管所指导员安兵
业务创新:为办事群众尽可能提供便利
4月27日,周六,桓台交警大队车管所指导员安兵又来到了车管所的业务大厅。
休息日的业务大厅里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但是即将“上岗”为群众服务的“24小时不见面审批自助机”的安装调试工作,仍然在进行着。
“24小时不见面审批自助机”由桓台交警大队自主研发配置,能够自助办理6项驾驶证业务和5项机动车业务,办事群众通过人脸识别和身份证查验,将申报资料放置在警务箱内,第二天工作人员上班办结后将证件免费邮寄到家。创新性的业务办理方式,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自主研发,也就意味着安兵等主要负责人员要不断地去提出设想,然后在程序安装之后,不断地去测试可行性和正确性。
为此,一段时间以来,安兵和同事们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饭。面对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和业务,安兵说,整个过程远远不是他们想的那么一蹴而就,一个程序上的小问题,程序员可能要带着设备坐着飞机来回跑。他也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办理业务的群众,一步步去验证程序的严谨性,比如他就曾经发现办理证件时同时需要本人的电话、身份证号等多个信息,但程序的漏洞使得只填入个别信息就可以到下一步,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沟通和优化。
为了减少时间成本,与程序人员能够面对面沟通,以最直接地达到自己的构想,安兵更愿意亲力亲为,甚至有时为了优化程序加班到凌晨两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拼,他不假思索地说为了尽快投入使用以方便群众。
“我们有个口号,‘安装不好,决不收兵’!”安兵笑着说。
目前,“24小时不见面审批自助机”已经开始在业务大厅里工作了,看着它从一个设想变成了现实,安兵心里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其实,由安兵负责的创新业务不止这一项,面对不断深化的“放管服”,如何在“便民”项上领跑,让老百姓花更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业务的创新就是推动“车驾管”跑起来的“发动机”。
“不见面审批”和“新车不见面落户”,构成了车管所的两大“不见面”业务,也是安兵落实下来的创新便民体系的重要举措。今年1月,正是流感肆虐的时候,安兵负责深化警医合作,推出新的便民措施,在车管所业务大厅内熬制了预防流感的中药汤,凡是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都可以免费取用一杯暖暖的中药汤。中药汤“走出”医院,“走进”车管所,有利于市民在公共场所抵抗流感病毒,为市民提供健康的业务办理环境。深化警保合作,在马桥人保公司设立警保联动点,成为全市首家乡镇联动点,大大节约了周边群众办理业务的时间。
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安兵说每一项创新举措的落实,都是一环扣着一环。从提出构想,到去找商家探讨,从对商家资质条件的前期考核以及对后续业务办理的核实和监督,安兵都是一桩桩一件件地去落实,为了让群众少跑办业务之路,他却是“跑”出了一条长长的创新之路。
车驾管业务的创新,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带来了方便,从2013年开始,安兵这名老党员走到了车驾管业务的管理岗位上,亲眼见证着服务从态度、条件、设施上的变迁。直到现在,他通过一些创新举措,亲自参与甚至创造着这样的变迁。面对每次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工作量,他没有望而却步,总是相信提出的新的畅想,不是遥不可及的,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虽然目前已经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但在安兵看来,车驾管业务的创新空间仍然很大,“对于一些合格证的网上审核,还有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上,创新仍然大有可为。”安兵说。
甘军正在履行告知程序。
桓台交警大队办案中心民警甘军
铁汉柔情:办案“不能一棍子将人打死”
忙――是整个办案中心不变的工作节奏。
在距离甘军办公桌大约1米远的地方立着一块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六十多个名字,以及各种纷乱却有规律的箭头和线索,这上面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一个未完成的案件。
办案中心目前有三大业务:危险驾驶罪案件、行政拘留案件以及大型货车超载案件。桓台交警大队的八个中队查处的所有这三大类案件,最终都要交到办案中心来。办案中心就是整个桓台交警系统往检察机关移送此几类案件的“统一出口”。而甘军等办案人员,就是这个“出口”的把关人,更是统一证据规范的标尺。
甘军说,办案中心的每一个人永远在高速运转。这里案件多,工作量大,一个人恨不得掰成3个人用,每个人手里差不多都得有五六十起待办和在办的案件。今年到6月份,仅移送至检察机关的刑事案件就有120余起,这在全县的刑事案件中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就拿甘军来说,每天为了调查、取证、讯问以及跑程序而电话不断、奔波不停,光5月21日,就有4个醉酒驾驶的司机要执行刑事拘留。而白板上每划掉一个名字――也就是办理完一个案件,也总会有新的名字补充上来。
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就拿醉酒驾驶来说,从接到当事人血液样本的那一刻,甘军的工作就正式开始了。送检、取报告后告知当事人、调查取证,从立案到审批还要按程序跑各种手续,再到办理刑事拘留、再次问讯、送监,到移送检察院及人民法院进行判决,一整套程序下来,就算是一个证据清楚的简单案件,也要耗费近半个月的时间。
甘军自2017年由事故科走到了办案中心的工作岗位,可谓是看过人生百态,也执起了公正和铁面的标尺。用他的话说,就是他们所办理的案件,很多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而他们面对的违法者,也往往有着百样的人生形态。从这一点上来说,甘军认为办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因为这样,才能用最正确的语气和言辞跟嫌疑人对话,该熊的时候也会熊两句,但过后还是要替他考虑――怎么能让案子对当事人的影响降到最低,尤其是对其亲属。
“他犯罪了,他是有错误,但是从根本上讲,只要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我们就会拿他当一个普通人来对待,与他有关的切身利益都为他考虑到。”甘军说,“不能一棍子将人打死。”
甘军曾经办理过这样一个案件,一名男司机酒后驾车,本来需要行政拘留,但了解到他的孩子当时正面临高考,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发挥,所有调查等程序都在比较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直到孩子考上大学去外地上学了,才给这名“酒司机”办了拘留。
还曾经有一名违法者,因为醉驾被查处,但当时他的老婆即将临盆,甘军就为他“特事特办”,延缓了刑拘的流程。等他老婆生完孩子快出月子了,这名男子主动来到交警队接受处理,而他来的时候也表示了对甘军的感激。
“我们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去争取,在从严的基础上,为当事人考虑。”甘军说。
面对如此多的案件,办案民警们是否会感到烦躁呢?甘军说大家的案子多到根本顾不上“烦”。真实的工作中,不像电视上那样一集办一个案子,而总是一个案子套着一个案子,好几个案子摞着,交叉着办。
回顾这几年的办案经历,甘军也感觉到了工作中的一些变化,最深的感触就是随着大家法律意识的增强,会有律师等更专业的法律意见参与进来,这就让办案的难度提高了。
“这就对证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军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证据、流程等更加规范,让办案的质量更高。”
刘涛正在事故现场询问情况。
桓台交警大队事故科民警刘涛
公平至上:办案至今无上访复议案件
5月11日正是桓台交警大队事故科民警刘涛值班的日子,事故科民警的“值班”,是从当天早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的8点,然后再投入到新一天调查、接案、调解的日常工作中,这样的“32小时”,每个星期有两个。
接警和出警,是值班时间里最重要的事。8点31分,一桩警情就传了过来,二话没说,刘涛立刻开上警车到达事故现场。这一上午马不停蹄,中午坐下还没来得及吃口饭,12点05分,又是一起交通事故。5月12日的凌晨,他和同事仍旧在为事故忙碌着,值班的24小时里,接到的最后一起警情,是5月12日早上7点47分。
刘涛自己算过一笔“账”,每逢值班日他大约会接到三四十起报警,有的保险公司就可以处理,没有争议,不需要他们前往;有的需要处理三五天;有的则需要更长。2018年一年,他接办的案件通过简易程序调解完成的有330余起,通过一般程序结案的有50余起。尽管每年的办案数字不小,但上访复议案件的数量却一直维持着“零”的纪录。
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往往是老案还在,新案又源源不断而来,所以刘涛手里正常有一二十起交通案件在滚动,因此作为事故科民警,他也具备一项“特殊技能”――只要当事人或者家属一进门提到名字或者案子,他立马就能想起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严重程度以及处理进程。不过,刘涛表示,这对于事故科民警来说不算“特殊技能”,是必备技能。
总是忙忙碌碌的事故科,是各种激烈的、悲伤的情绪的聚集地,这里的民警面对的与其说是当事人,不如说是人生百态。如何安抚当事人情绪,取得群众信任,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有经验的事故科民警,刘涛在面对群众的激烈情绪时,首先想到的是换位思考,他最常问自己的一句就是:如果我是当事人,那我会是什么心情,我会怎么样?
他给自己的答案就是:一定要本着公平和同情弱者的原则去处理。从一个善良的点去出发,这个事情就能处理得很好。刘涛说有时候面对群众,他们会把矛盾对准你,因为当事的双方或者多方,往往有强势的一方,有弱势的一方;有条件好的,也有条件不好的;有伤得重的,也有伤得轻的。比如治疗费,一般伤人事故就要先考虑治病钱,把这个矛盾放在第一位去化解,群众就会被安抚下来。
刘涛讲述了多年前的一起案件,虽然案子最终未能告破,但是当事人的家属跟他处成了朋友,这件事让他感触颇深。
2010年,在马桥镇发生了一起农用四轮撞了三轮车逃逸的事故,当时路上没有监控,不具备破案条件。刘涛为了调查线索,把桓台甚至滨州一些地区的事故车辆都排查了一遍。只要空下来,他就开着警车拉着受害人的父亲去找线索,挨个排查农用三轮车。受害人的家属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就说这民警同志对这案子比他这自家人还要上心。就是这样的不厌其烦和全力以赴,让他跟当事人家人成了朋友,虽然案子没破,但他们却也是满意的。
“过年的时候,我收到了受害者的父亲发来的短信,我感触很深,只有你确实把老百姓的事放在第一位了,才能得到他们的谅解和支持。”刘涛说。
对于刘涛来说,之所以上访复议案件的数量一直维持着“零”的纪录,是他这名老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体会到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性。
“所以我自己总结了,什么才是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刘涛说,“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来干,只要你是真心为受害者着想了,你不用多说什么,他就能感受到你的心,他知道你尽力了,就会谅解和信任你了。”
宋业金在检查超载大货车。
桓台交警大队机动队副队长宋业金
火眼金睛:“鹰眼”辨真伪 假证假牌显形
关于桓台交警大队机动队副队长宋业金的“火眼金睛”和“听声辨超载”,有不少的案例和故事在同事们之间被津津乐道。
比如2018年10月8日,宋业金在桓台县东外环前毕路口拦下了一辆货车,本以为这辆车是栏板货车被驾驶员私自焊接铁片改型成了厢式货车。没想到细查之下,这辆货车牌子是假的,颜色是喷的。而在现场,驾驶员掏出的行驶证也被宋业金一眼就看出了破绽――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
再比如说,宋业金有一次出外勤,把警车停在了路边,人在车里坐着。一辆大货车自南向北行驶而来,在路口等红灯,货车的厢门很高,看不出拉的什么货。宋业金一开始并没有对这辆货车多加注意,但是当绿灯亮了,他敏感地听到货车起步时发动机很沉很吃力,从声音上分辨这辆货车很可能有超载行为,于是他就开着警车追了上去,一查的确是超载了。
宋业金是部队转业干部,也是一名党员,2005年开始到桓台交警大队从事勤务工作,对假证假牌的识别,可以说达到了“一眼识破”的程度,有时候同事们碰上了无法辨别真假的牌证,也会找他去识别,因此宋业金也被称为大队上的“鹰眼”。
“火眼金睛”的练成,靠的就是“无数的经验+研究总结”这个“八卦炉”,宋业金从事勤务10多年来,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反馈。他自己总结出了驾驶证的12个防伪点,行驶证的15个防伪点,平时还会就此给民警们讲课。他认为不能因为工作时间长了就“皮实”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发现的就得去发现,他会自发自觉地去总结各类违法行为的违法点,从不觉得麻烦,因为――违法的少了,人民的出行安全就能保证了。
机动队的勤务工作任务重,无论寒暑还是雨雪,常常是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地在路面上查车。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外勤任务,还能因为一声“变调”的发动机声而义无反顾地去核实一辆过路车辆是否有违法行为,靠的就是一份正义感和责任心。
宋业金对于工作的原则很坚定,也很朴实,就是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宋业金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出现场时的情形带给他的震撼。一次非常严重的车祸事故,死者面目全非。当时他就在想,如果这个年轻人还在世,他仍然是家里的顶梁柱,有父母妻子,还有可爱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而当时的肇事车辆,没有手续,没有保险,没有赔付能力。一个事故,伤害了好几个家庭,从那以后,就坚定了宋业金严查问题车辆的职业决心。
作为机动队的民警,每天面对的就是路面上各型各款的车辆,以及形形色色的驾驶员。难免在查处车辆时,面对当事人的质疑、冷眼,有时还有愤怒与哀求。
怎么去正确面对和处理违法者不同的情绪?
宋业金给出的答案是:法律规定怎么办,就得怎么办。
宋业金曾经碰到过一个大货车驾驶员,开车从河北拉煤一路到了桓台,在路过其他区县时就被开了200元的罚单,到了桓台再次被查处,宋业金搭眼一看就发现驾驶证是假的。面对可能被扣车处罚的情况,驾驶员当时就给宋业金下了跪。宋业金赶紧把他扶起来,在一番劝解之后,还是依法对他进行了处罚。
“同情归同情,还是得按照规定来。”宋业金说,“不处罚的话他可能会抱着侥幸心理继续驾车,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处罚之后,他可以请合格的驾驶员来驾驶车辆。”宋业金认为,一些驾驶员确实对车辆情况不清楚不了解,比如有的车买了以后就没办手续,可以让驾驶员办好手续落好户,合法地行车上路;但是对于一些不能办手续、不能落户、有严重隐患和违法行为的车辆,就坚决不能放过。
尽管已经练成“火眼金睛”,宋业金仍然觉得学无止境,学的东西越多了,反而觉得自己不懂的也越多了。他认为自己无论是在业务还是程序,各个方面都需要继续提高。“工作的乐趣就是要干一行专一行,从事这个工作就得履职尽责。”宋业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