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汽车实验车间:车祸疑难杂症 这里一眼看穿 四川新闻网
4日,西华大学汽车实验车间,几名同学正围着一辆小型赛车开展研究 |
2013年9月29日,西华大学牵头的“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第一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有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它是我国继“211”和“985”工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一所位于郫县红光镇的学校,为何能在该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答案也许就在学校僻静处的那片厂房实验室内。
各式汽车停放在那里,有的被掀开了引擎盖,有的轮胎被一块圆形金属固定住;划分成一间间的试验平台里,各种管道、汽车零部件、测试机械相互连接。别看它们外表“又黑又油”,这些实验设备干出来的“大事”,会让你惊讶得合不拢嘴―――
16年前,成都公交系统全面推广使用燃气汽车的应用基础研究诞生于此,成都公共交通能顺利从“烧油时代”进入“烧气时代”,这里是重要的研究基地;这里有国家级的交通事故鉴定中心,2008年底孙伟铭无证醉驾,造成四死一伤的惨剧,事故的鉴定报告就由这里提供;现在,这里围绕清洁高效发动机控制技术、汽车关键零部件测试技术等,研发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面向未来,该中心志存高远:打破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间的壁垒,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清洁高效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先进材料及工艺技术等方面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科技点击
西华大学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研发的水蒸发式汽车驻车通风降温系统,可以低成本解决汽车在太阳下暴晒,温度升高,加速有害物质释放的难题。系统如果用于轿车,成本价格约2000元/台,相比目前奔驰E级、奥迪A8、斯柯达部分车型配备的上万元太阳能天窗,要便宜很多,“它利用太阳能电能供给系统,无需外在电力和车载能源,无污染。”
几件事,认识这个“实验室”
2008年12月,孙伟铭醉驾案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涉案的4辆汽车被送往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进行分析,结果被法院全部采信。
2008年9月13日,巴中市发生震动全国的大客车坠崖,51人遇难,鉴定所承担的车辆技术鉴定得到了国务院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的认可和采信
2009年6月5日,成都9路公交车燃烧,鉴定所对燃烧车辆进行全面的技术鉴定,协助市公安局的爆炸、燃烧专家一起研究、分析起火原因,该鉴定报告为事件处理小组全部采信
目前,鉴定所出具了7000多份事故鉴定文书,结论准确率100%,采信率达99.95%,满意度达99%以上。
1
鼻祖
成都公交
“油改气”诞生于此
如今在成都街头,95%的公交车以天然气为动力。也许你认为这个现象太过平常,但如果让时间倒退16年,退到成都汽车还在烧油的时代,你就会发现,怎样让汽车从“烧油”过渡到“烧气”,是个需要埋头苦研的科学问题。
那时,西华大学(当时称“四川工业学院”)受命完成该项应用基础研究。如今已卸任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的黄海波教授感叹说,当时整个国家都在提“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如果能把油换成天然气,那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就能降低80%以上。更何况,四川的石油并不富足,当时一公斤油要花7块多,而一方天然气只要2元多,“无论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用天然气都要划算得多。”
车辆背上了装有20兆帕高压天然气的气瓶,但是要混合着空气进入发动机内燃烧,必须转化成跟大气差不多的压强。如何转化,这就亟待攻克技术难点―――研制符合条件的解压阀和混合器。当年还是年轻小伙子,如今已是西华大学汽车交通实验中心主任的王永忠高级实验师记得很清楚,“混合器决定着空气和天然气混合的质量,里面任何一个微小的零件,都会影响结果。”比如混合器中的阀芯,圆圆的一小个,只有指甲盖的长度,“可是老教授们为此画了上百张图纸,经常凌晨才休息,还要计算混合的均匀程度。”
车里装置的问题完成了,但上路之后还需要加气。为此,西华大学又开始为修建加气站出谋划策。黄海波回忆说,当时成都车辆保有量不多,道路条件也有限,加气站修多了是浪费,修少了又影响加气效率,“我们就自己开发了一个软件,可以把成都地图放上去,看哪里有居民区、医院、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计算当时的道路情况,评估建站是否合适。”成都第一批建在二环路和三环路间的30多个加气站,都有西华大学的建议参与。
据了解,在2000年左右,全国共有10个城市第一批探索推广汽车使用天然气,成都的水平名列前茅。
2
显微镜 交通事故鉴定准确率100%
2008年12月,孙伟铭醉驾案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在成龙路上,他开着别克车先后与5辆正常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造成四死一伤的惨剧。
事后,涉案的4辆汽车被送往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进行分析。最后,该鉴定所对涉案车辆的痕迹检验结果和别克车的车速计算结果,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中,被全部采信。而这个鉴定所,正位于西华大学,依托的也是该校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这个平台。
2005年,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成立,它经四川省司法厅批准设立,是为司法、仲裁提供科学鉴定的公益性组织。这些年来,它承担了四川省各种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件涉案车辆技术鉴定与取证工作。除了孙伟铭案,在很多交通事故中,它都是“藏在背后”的那双理性、冷静而睿智的眼睛。
2008年9月13日,巴中市发生震动全国的大客车坠崖,51人遇难,鉴定所承担的车辆技术鉴定得到了国务院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的认可和采信。
2009年6月5日,成都9路公交车燃烧,鉴定所对燃烧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技术鉴定,并协助市公安局的爆炸、燃烧专家一起研究、分析起火原因,该鉴定报告也为事件处理小组全部采信。
据了解,鉴定所运用了大量前沿技术鉴定手段。比如,将仿真技术引入到汽车交通事故再现分析当中,能够将驾驶员以及汽车关键子系统的状态计入到汽车的运动特性当中;运用汽车动力学理论详尽分析了一些非典型事故的产生机理,并从根本上找到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研究根据事故现场的轮胎拖印、车体碰撞痕迹等物证痕迹,用多种方法对事故车速进行综合分析计算。
目前,鉴定所已针对各类交通事故出具了7000多份事故鉴定文书。鉴定的文书和结论准确率为100%,全部鉴定结论采信率达99.95%,鉴定委托人满意度达99%以上。
3
象牙塔
多项专利技术全国领先
基于这些在汽车研究领域的扎实功底,“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由西华大学牵头成立,是水到渠成的事。
据该中心管理委员会常务秘书长彭忆强教授介绍,该中心的成员单位包括了省内外汽车零部件研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实力的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大型骨干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比如,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成都市汽车产业研究院、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等。
“现在,我们中心掌握着非常多的专利技术,正在跟有兴趣的企业谈合作,让科研走出象牙塔,更好地为成都地方经济服务。”彭忆强“随意”地举出一个案例,就是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比如,一种水蒸发式汽车驻车时的通风降温系统,可以较低成本解决汽车在太阳下暴晒,温度升高,加速有害物质释放的难题。它的原理是水蒸发成气体时需吸收干空气中的热量,干空气变潮同时温度降低。因此,干空气在由干变潮的过程中,能为空调制冷提供能量。系统如果用于轿车,成本价格约2000元/台,相比目前奔驰E级、奥迪A8、斯柯达部分车型配备的上万元太阳能天窗,要便宜很多,“它利用太阳能电能供给系统,无需外在电力和车载能源,无污染。”
未来,中心希望建设一个开放式、面向企业需求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引领产业技术发展。
“我们要打破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间的壁垒,集合彼此的强势资源,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清洁高效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先进材料及工艺技术等方面充分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作用,使中心成为汽车高端人才集聚和培养基地、汽车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基地、汽车先进技术示范中心。”彭忆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