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新闻 > 570岁古柘树遭车祸“消亡”

570岁古柘树遭车祸“消亡”

  327国道兖州西郊高庙村段东侧的一棵古柘树,虽躯干中空而弯曲,但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22日下午,记者在济宁市林业局种苗站2002年统计的全市古树名木调查登记表上看到,该树估计树龄570余年,属于国家一级古树。但这棵古树,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2007年10月11日凌晨遭车祸,被撞断后碎裂。近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调查采访。

  读者来信:几百年古柘树惨遭车祸

  11月19日,本报《今日运河》编辑部收到一位兖州热心读者的来信,信中称:10月11日凌晨2时许,在兖州市西郊高庙村327国道上,几辆往某淀粉厂运送地瓜的三轮车从南往北行驶,其中一辆车的司机可能因疲劳驾驶,开着车撞向路东的几百年古柘树,刹那间那朽裂中空仅靠树皮存活的古树,被从底部撞断后碎裂成数片。肇事司机顾不得收拾起落在路边沟内的地瓜,逃之夭夭。村民们向市林业公安股报了警。

  当日上午,记者赶赴现场进行采访。记者在现场看到,读者信中所称的古柘树已经枯死,树身上被绑上了铁箍,树干中间被灌上了水泥,整棵树孤零零地立在那儿。树下周围堆满了破碎的砖头和水泥。高庙村的村民们告诉记者,原来的古柘树在主干离地面1.6米处分两个主枝,弯曲向东南方向斜长。主干和两个主枝自地面往上4米多处均为中空,树身面向西北裂开,树心形成树洞,洞内有火烧痕迹。该树虽朽裂中空,仅皮层支撑全株,枝丫、树叶犹茂盛,果实累累。虽经历史沧桑磨难,电火雷劈之灾,苍老不堪,仍呈现勃勃生机,别具一番古朴景象。

  遭受车祸前的古柘树高5米,树围2.7米,树冠阴遮约30平方米,枝条布满长约2厘米多的树刺。据住在村东的一位孙姓老年妇女说,该树晚秋落叶,初春发芽,5月前后开花。花蕾呈青色颗粒状,花小,呈黄色,麦收前后结果叫“柘实”。“柘实”贴枝条而生,初呈青色,周状疙瘩,至秋成熟。初时如半个桑椹般大,至成熟呈暗红色,能长至小蒜瓣大小,可食,口味略带酸甜味。

  村民们还告诉记者,传说柘树500年前就已空心了,树龄大约几百年。这古柘树是我国有着“南檀北柘”之称的名贵树种,是由灌木而形成乔木,生长极为缓慢的树种之一,木质极其珍贵稀有。但是就是这样一棵古树,在今年10月11日凌晨2时突遭飞来横祸,被一过往的三轮车从底部撞断后碎裂成数片。22日,记者从兖州市林业局公安股获悉,该起车祸至今没有破案。

  记者调查:古柘树属于国家一级古树

  22日下午,记者拿着读者提供的照片,采访了济宁市林业局种苗站的宋站长。宋站长表示,不管什么树种,只要树龄在50年上以上就是古树,“是古树就要受到保护。”宋站长告诉记者,我国在2002年曾开展过一次古树名木普查活动,兖州市西郊高庙村的这棵古柘树已经登记在册。根据读者提供的照片,宋站长查阅了有关档案后告诉记者,这棵古柘树估计树龄有570年,属于国家一级古树。古柘树这个树种属于桑科柘树属,属于慢生树,“树种本身并不少见,但是树龄这么长,长这么大的柘树还是非常少见。”

  采访中,兖州市博物馆特聘文博研究员杜心广告诉记者,关于这棵古柘树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杜心广老人介绍,据“兖州史话”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展获,在鲁国任士师,他生性耿直,不畏权贵,以真诚正直而闻名天下,救美人与冰雪危难之中而坐怀不乱,是一个品德纯洁,有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魅力的人。孟子称他为: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展获死后被封为“柳下惠”,葬于充州城西郊高庙村一带。孔圣人第四大弟子卜子夏与柳下惠是同乡,卜子夏生前非常敬仰柳下惠的人品纯洁高尚。临终前对柳下惠墓放心不下。他把次子叫至床前说:等我死后你与家眷迁到兖州西郊高庙村定居,终生守在柳下惠墓旁,我死之后方可安心。3年后,卜子夏次子为父守孝期,满期即谨遵父训,全家搬至高庙村西为柳下惠守墓。卜子夏次子死后,家人遵其遗训在柳墓西侧,买地置下卜氏祖林。

  柳氏、卜氏两大祖林中大墓,各朝代刻有皇明、皇清的龟驮碑、功名碑也不少,当年两林紧靠,绿草青青,松柏参天,古林森森、炉烟霭霭,成为当年一代风景名胜,名人雅士仰慕二位先贤的感人事迹,纷纷前来参拜。不知从何时起,卜氏先祖的大坟前长出一个冠状柘树。自古人们就视祖坟上长树为神灵,不知经过多少人对该树加以修整,才慢慢地形成现在的树状。

  据卜氏祖林附近范庄村87岁的文化老人徐景和讲述:柘树传说500年以前就已空心了,树龄大约有几百年。高庙村卜氏后裔曾保存一本“东昌府”木板印制的“卜氏祖谱”上有记载,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从那朝代开始,朝庭命卜氏后裔世袭功名,不用参加科举考试.每代都给一个秀才名额,卜氏家族最后一个秀才,是光绪年间的卜宪刚。

  随着岁月沧桑,物换景移,人们才发现这棵古树独具一分天然的苍古之韵。当年修建327国道,正巧古树在规划路面当中,为保护古树,经请示上级,路面西扩,绕西形成一个弧形。自此古柘树从荒草乱丛中,出现在国道一侧。

  现状:“闲散”古树属保护盲区

  采访中,兖州市博物馆特聘文博研究员杜心广表示,历来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都是以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辉煌的古建筑,和有着渊源历史的古树名木,相辅相成的。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无法补救的文物损失,我们无能为力,但幸免于难的这棵古树一直以来没有相关部门加以保护,况且多年来,国道两旁油汽污染特重,树枝、树叶蒙上厚厚一层油烟。“出车祸前从根部新生的枝杈也已不小啦,正想申请有关部门将此稀有名贵柘树小棵的两株移出,另行栽培古柘树,第二代、第三代,以使嘉树延年。但是现在整株树已经四分五裂,虽然千年古树根系发达,还会生枝、发芽,可要再看到柘树的英姿不知要等多少年!”

  据介绍,车祸发生后,高庙村卜氏后裔村民自动捐款,把柘树的躯干拼凑在一起,中间加灌水泥,外加三道铁箍,将古树固定在原处,又在古树周围用砖砌成围墙,保护古树。卜氏后裔还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对古树遗迹采取保护措施。

  对于这种情况,济宁市林业局种苗站的宋站长介绍说,目前山东省并没有出台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文物区内的古树名木由文物部门进行管护,文物区外的目前一般采取的是权属管理,树木所在地的基层政府应该进行管理和保护,当地林业和文物部门负有监管责任。宋站长同时表示,目前,对农田、农村村庄院落、道路两旁等社会上一些“闲散”的古树名木的管护,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缺乏资金,而且没有相关的管理条例,是一个管护上的“盲区”。


文/本报记者 黄广华 图/本报记者 张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