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图片 > 今年以来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双降”,秘诀是……

今年以来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双降”,秘诀是……

原标题:今年以来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双降”,秘诀是……

俯瞰上海街头十字路口。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交警提供 

2019年以来,上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11月25日,上海第三十三次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全市集中统一行动拉开帷幕。道路秩序越来越好、越来越安全成为了上海市民们的普遍感受。据警方统计,2019年以来,上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6%、11.9%。

这是上海警方向市民交出的一份答卷。越来越安全的背后,不仅仅体现出交通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的整体提升,更有着“高科技”和“大数据”的强大支撑。

市民:每天上班节省10分钟

“过去实线变道、变道不打灯这样的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这两年少多了,斑马线前也有越来越多的车会主动礼让行人,现在每天上班大约节省了10分钟。”每日驾车行驶30公里上下班的刘先生这样描述自己的交通参与体验。

这10分钟是上海“智慧公安”赋能的成效。

先后在浦西世博园区、黄浦泛外滩地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共33平方公里区域内试点应用的“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参与者,助力了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0%。

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外环线内1300余个路口,下一步还将扩大该系统应用范围,形成规模效应,有效提升区域通行效能。

国内首创的“行人过街提示系统”如今也已“蔓延”到外滩、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全市100余个路口,能自动检测、提示警告闯红灯违法行为,并成为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行人过街提示系统。

多功能、复合型电子警察还新增了查处“机动车噪音”、“隧道内驾车不开灯”等功能,助力提升道路通行秩序,让城市环境更加安静。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还实现了对“假套牌”嫌疑车、克隆出租车、“失格驾驶员”等违法车辆和人员的精准打击,用隐藏的“深目”守护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针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治理难题,上海警方探索推进基于RFID技术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非现场执法系统。目前,已在外环线内的重点路口、路段完成相关采集设备的建设安装,为6万辆从事快递、外卖行业的电动自行车完成电子车牌的换发上牌工作。

交警:处理违法、事故防控一站式服务

事故的发生往往来源于一次“不起眼”的违法行为。

“以易造成交通事故的渣土车右转弯为例,过去虽然也有本市渣土车右转弯限速有10公里/小时的规定,但由于缺少实际监管手段,一些驾驶人往往无视这项要求,右转行车速度过快、不按规定礼让同向直行的非机动车和行人。”交警总队事故处吴皓介绍。

近年来,为加强大型车交通违法整治和事故防控工作,公安交警部门与企业合作,建立定期数据分析和共享应用机制,通过对“两客一危”车辆实现全天候监管,建立“交通运输行业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

有了这个平台之后,车辆右转弯的信息会实时记录,一旦超速就会自动报警。

公安交警部门再每周对各家企业右转弯超速的报警数据进行梳理,并让属地交警上门对报警数环比上升的企业进行教育整改,企业内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叠加管理,有效降低了相关事故发生率。截至目前,公安交警对20家企业开具了整改通知书,10家企业责令停业整顿。

不仅如此,“上海交警”APP的推出,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也可以间接规避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上海共有100余个派出所设置了交通违法处理“窗口”。

“现在网上也可以办理很多车管业务了,真的比以前方便多了,还能举报交通违法。”上海交警APP注册用户李女士告诉记者。

从跑十几公里去很远的交警大队处理交通违法,到家门口派出所一站解决,上海警方将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目前,上海共有100余个派出所设置了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在不远的未来,全市派出所都将开通便民“综合窗口”相关服务项目。

公安交警的业务除了线下,线上也能“到位”。

据警方介绍,11月中旬,“上海交警”APP发布新版,新增机动车环保信息查询,为购车一族提供了便捷的权威信息。今年以来,“上海交警”APP已新增了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六年免检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申领、机动车抵押登记、新车临时号牌申请、交管法条查询等多项新功能。截至目前,APP累计注册用户657.8万人。

秉承绣花精神、保持卓越追求,上海公安交警正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交通管理手段的转型升级,努力创造“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