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新闻 > 深读

深读

  如何从人车避让变成人车礼让

  斑马线城市文明水平线

点击查看视频

海口开展礼让斑马线宣传活动,劝导市民文明出行。 (海口交警供图)

  海南日报记者良子

  近日,在海口举行的“礼让斑马线·为你点赞”直播中,一幅画面温暖了整个椰城。斑马线上,一位老大爷腿脚不便,走得很缓慢,看到其他行人都走过去了,老大爷的脚步迟疑起来。这时,司机刘师傅将手伸出车窗,微笑着示意老大爷先通行。“这是我们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榜样”“期待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的常态……”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近15万名网友观看留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等。

  作为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交通文明成为许多人对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第一印象。本文仅以礼让斑马线为一个剖面,试图解析一座城市如何通过法规、技术、观念等方面的更新,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1

  九成事故源于不避让行人

  对于一年多前在海口市坡巷路人行横道上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附近居民符先生仍然记忆犹新。

  2016年8月10日,司机何某驾驶小轿车经过坡巷路人行横道时,行人钟某以及李某菊、徐某各驾驶电动自行车也通过这里,由于何某未减速停车让行,导致轿车碰撞到钟某、李某菊、徐某,当场造成三人受伤、三车损坏的交通事故。后来,钟某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于当日死亡。

  “一年多前在这里发生的血淋淋的事故,让我至今经过这里时都异常小心。”符先生说。

  据海口市交警部门统计,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在海口市区道路斑马线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共27起,受伤25人、死亡3人。

  斑马线,本是行人的生命保障线、司机的安全警示线。为什么在这条“保障线”和“警示线”上,仍不时出现险情呢?

  “对于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事故,主要是交通参与者法律意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法律法规通行所导致。”海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新闻发言人周平虎介绍,一是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未按规定让行,另一个是行人闯红灯。从统计情况看,机动车未按规定避让行人导致的事故占90%。

  2

  “车不让人”违法第一单

  海口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面对斑马线上的事故九成是由机动车未按规定避让行人导致的这一现实,该如何破题?

  “斑马线没有监控也没有灯控,别的司机都不避让,我也就跟着过去了。”与市民周先生有同样心态的司机不在少数。

  “正是因为海口城区大部分的人行横道上没有监控,司机才会放纵自己不避让行人的行为。”海口交警刘警官表示,对于不避让行人的司机,要加大处罚力度。

  但是,这个处罚的标准该如何拿捏?目前,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只有第47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对于在什么情况下可依法处罚,又该如何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并没有详细说明。

  如何把法律依据,变为切实可行的执法标准?

  2016年3月,根据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海口公安交警进行了大量调研。“我们进行了技术研发,采用国内主流的700万像素摄像机,利用视频检测和分析技术,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进行全过程记录和抓拍,最终形成符合标准的非现场执法依据。”海口市交警支队科技科科长陈冬介绍,为了更准确认定斑马线前不避让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也让违法司机信服,海口交警还结合实际情况认定了三种违法情形:即行人已进入人行横道,机动车未停车避让;行人与机动车同时通行,可能引发冲突的;机动车行驶的车道,与行人走的车道相邻的。另外,还确定了不认定违法的五种情形。

  为提示车辆并兼顾通行效率,海口还在距离斑马线50米的地方设有“礼让行人”的路标,在距斑马线10米之内的路面印有黄色禁线,在斑马线两端及中间隔离绿化带部分都设有明显的禁线标识。

  2016年8月15日,电子抓拍系统启动当天,海口交警开出第一张“车不让人”罚单,车牌号为琼ADY3××的黑色小轿车因在斑马线前未避让行人,被罚款100元,记3分。

  “自从有了电子监控,我过马路的时候,那些车都会主动停下来,感觉司机都很文明,自己也更安全,特别享受车辆给我们行人让路的感觉,非常好!”市民李女士说。

  据了解,海口目前已建成并投用14套斑马线电子抓拍系统,从2016年8月至今年10月,已抓拍不礼让行人交通违法行为15123起。今年前10月,因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8.49%,受伤人数同比下降58.65%,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0%。

  3

  让“车让人”与“人让车”统一

  交通文明一头连着车辆,一头连着行人。礼让不仅是一种法律约束,更是一种价值导向。作为城市交通的参与者,车要让人,人也须让车。

  近日,记者来到海口海垦路与三叶西路十字路口,5分钟内有10多位行人在不同方向的4条斑马线上闯红灯,有些司机不得不采取紧急刹车。“这里原来是没有红绿灯的,现在设置了红绿灯,非常不习惯。”一位闯红灯的中年男子称。

  就像行人通过斑马线时,都希望车辆能够慢一些、等一等,车辆行经斑马线时,也希望行人能够遵守交通规则。“虽然法律赋予行人在斑马线上拥有优先通过权,但这并不表明行人就可以闯红灯。我们司机不避让行人会被抓拍罚款,那行人闯红灯为什么不处罚?”一位司机坦言。

  记者从海口市交警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红绿灯338个,而交警仅有481人。“行人脸上没有‘车牌号’,非现场执法取证很难,在几百条街道都安排交警现场执法,显然不太现实。”一位在路面执勤的交警道出了无奈。

  为了助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启动斑马线电子抓拍系统一年后,针对行人闯红灯的执法难题,海口又进行了新的尝试。今年8月2日,海口正式启用“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

  陈冬介绍,“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快速搜索到违法者的个人信息,并显示在街边的电子显示屏上。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取证难、管理难、处罚难的问题,也有效震慑和遏制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我们希望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从根本上培养起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让大家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据了解,8月2日至9月12日,海口已启用的两套“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抓拍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4868起,9月13日至10月12日,抓拍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2512起,下降趋势明显。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闯红灯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据悉,海口交警部门还将利用全市300多个交通监控摄像头采取人工抓拍的方式,在灯控路口抓拍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

  4

  如何让法律约束变成行为自觉

  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斑马线上的文明是交通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让斑马线成为城市文明的风景线,除了法律约束、技术保障,更需要市民的文明自觉。

  “您好,感谢您在斑马线礼让行人,为您点赞!”9月13日下午,在海口龙华路椰树集团门前人行横道边,一名交通志愿者将手中“为你礼让点赞”的标语牌举到一辆小轿车前,向司机表示敬意。面对突如其来的赞美,这位司机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脸上露出了笑容。

  为助推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海口从8月份开始在全市开展“礼让斑马线·为你点赞”活动,并进行现场网络直播。

  “斑马线礼让行人是我们司机本来就应该遵守的,看到大家为我们点赞,心里感觉很温暖。”海口出租车司机符师傅表示,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司机的行为可以说是城市文明流动的窗口,随处可见,所以更要做到交通文明。

  70岁的陈阿婆通过斑马线时,向礼让的司机伸出了大拇指。“司机礼让,是对我们行人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这种相互尊重会让斑马线更安全。”陈阿婆说。

  “为了让‘避让’斑马线变成‘礼让’斑马线,我们设置了一套文明互让语言,行人在进入没有灯控的斑马线前,可通过向前竖起大拇指告诉往来司机自己要进入斑马线,而司机看到这个动作后,可把手伸出车窗外示意行人先通行。”在活动现场,海口市交警支队法宣科科长林明智表示,通过设置文明互让语言,让礼让斑马线真正变成了一种文明互动,从而促进交通文明。

  9月12日,海口21名退休干部加入交通管理监督员队伍,走上街头劝导文明礼让。“我们都是退休干部,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责无旁贷,礼让斑马线应该从每个人做起,相信我们海口的交通会更顺畅、城市会更文明更美丽。”65岁的退休干部林阿姨说。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明交通的宣传和践行中来。

  2016年8月,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文明办向广大驾驶员发出“文明礼让,让爱先行”倡议书。

  2016年9月,海口公交公司出台规定,要求公交车司机礼让行人,否则会被扣掉当月的安全奖。

  从2016年8月至今,海口市文明办协同海口交警、交通局、团市委、教育局、公交车公司、出租车公司等相关单位,持续开展“争创文明城市,礼让斑马线”文明出行宣传活动。学生、司机、志愿者积极参与,大家走上街头散发宣传单,劝导礼让行人。

  为发动市民参与文明出行活动,从去年开始至今,海口交警开展“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有奖”活动,收到举报并采纳155125条线索。同时,通过媒体及网络平台对不礼让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驾驶员及车牌号进行曝光。截至目前,共曝光642名不礼让行人的驾驶员。

  从市民举报“随手拍”,到媒体曝光“上黑榜”,对不礼让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及教育作用。

  据统计,海口电子抓拍不礼让斑马线的交通违法行为,已经从今年3月的1070起,下降到10月的521起,降幅近五成。

  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水平,启动电子抓拍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全民宣传动员,提倡守法文明出行……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海口陆续出台整治措施,通过一年多的交通综合治理,实现了从“避让”斑马线的法律遵守到“礼让”斑马线的文明出行的可喜变化。

  5

  提升城市文明还有更多落实落细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文明交通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人们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10月31日,在南海大道一处没有安装电子抓拍系统的斑马线旁,市民黄女士对记者说,她的小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条斑马线,不时还是会碰到有些司机从斑马线上呼啸而过。她希望海口能够在更多的斑马线上安装电子抓拍系统。

  据统计,海口城区有1815条斑马线,其中安装监控设备的仅有400多条。完善所有道路的监控设备,仍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会毫不动摇地坚持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整治,就像整治酒驾一样,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海口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李辉表示,交警部门将不断完善立体化行人过街设施,改善行人等候区的遮阳遮雨条件,优化信号灯配时。同时,大力推广使用诸如高清抓拍和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运用特区立法权,加大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及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引导市民提高礼让斑马线的意识,努力促进城市交通文明。

  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执行会长代红认为,管好斑马线,要把整治与社会共治结合起来,需要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礼让劝导活动,引导和培养全社会的规则意识、交通文明意识,带动全社会文明礼让斑马线氛围形成,让礼让行人成为更多驾驶人的自觉习惯。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考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文明过马路,更体现社会文明和谐。海口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林兴民表示,目前,海口齐心协力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及努力,礼让斑马线,让出的不仅是安全,更是一种关爱和温暖,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我们每个市民的交通文明行为都是城市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无论是驾驶员道德的养成,还是整个社会观念水准的提升,既需要向善向上的标杆的熏陶与感染,也有赖于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引导。”海南省律师协会会长廖晖认为,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多,培育汽车文明至关重要,制定明确的礼让规则和操作方法,加强驾校培训中礼让意识的培养等等,都还有落实、落细的空间。我们期待礼让斑马线成为海南每座城市的常态,文明交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本报海口11月2日讯)

一键通微信新浪腾讯QQ空间i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