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图片 > 交通安全在整治 平安出行在贵州系列报道之七十四

交通安全在整治 平安出行在贵州系列报道之七十四

  • 交通安全在整治 平安出行在贵州系列报道之七十四
  • 2020年01月21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推动市区大联合。创新市、区主战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机制,设立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管理大队,采取市、区联合主战模式,对主城区五个拥堵点及连接路段共同治理,扁平指挥。成立“铁骑”队伍,增加80名警力,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对主城区易堵路段进行交通巡逻、疏堵保畅。

“妙方”巧治“城市病”

——铜仁市“三个六”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见成效

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中)在主城区调研道路交通工作

通过对全市省级挂牌整治的10个堵点及中心城区“5个堵点、4个拥点、3个乱点”精准治理,城市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中心城区高峰期拥堵指数从1.65降至1.37,道路通行能力提升20%,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5%;

机动车守法率达96.6%,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守法率达93%,群众满意率达96.74%。

近年来,铜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围绕“一区五地”建设目标,以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深入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聚焦关键区域、关键路段、关键路口,着力诊治“拥、堵、乱”“城市病”,实现“拥点少,群众满意度提升;堵点少,道路通畅率提升;乱点少,群众守法率提升”的“三少三升”工作目标。

铜仁市长陈少荣到主城区调研道路交通工作(右一)

党政主导“六大保障工程”

铜仁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把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纳入社会治理大局统筹谋划,聚力打造“六大保障工程”。

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常委会、常务会与专题会研究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

成立由市长为主任、分管市长为副主任、市直36个成员单位和各县(区)“一把手”为成员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委员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列入“1+7”民生工程及十件民生实事,资金保障纳入公共安全项目经费,汇合市区财政资金、部门资金、专项资金,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分阶段投入中心城区交通设施建设资金20.1亿元,资金落实情况作为政府专项督查重点进行跟踪问效。

实施民意畅通工程。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停车难”热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效果导向”,市人大、政协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3次专题函询。

在制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实施中,做到“事前征求意见、事中动态优化、事后回访调查”,确保问题找得准、对策提得实、效果实施好。

实施考核量化工程。推动落实部门、行业、社会团体、个体户“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明确网格责任部门、责任人。将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列入“五城联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铜仁”考核内容考核考评,考评结果列入市直目标绩效考核运用。

实施体系建设工程。利用交管委平台,理顺城市交通治理体系,不定期组织分管城建、公安交管等市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面对面、点对点”共商共治城市交通管理问题,对存在问题实行“派单制”限期办理。通过定期会商、限期督办,先后打通执信路 “断头路”、 锦江南路“瓶颈路”、西外环“肠梗阻”、火车站 “阵痛点”等拥堵点,彻底扭转部门“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局面。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市委、市政府将城市交通人才引进形成长效机制,相继引进和培养了一批 “懂管理、懂规划、懂建设、懂科技”的专业人才。将上海交大、西南交大等高等专业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签订框架性协议定期派员培训。近年来,全市引进城市交通管理党政领导人才2名、专业人才21名;外派专业院校培训6期,培训 253人。

铜仁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黄爱民同志到主城区调研慰问

部门联动“六大治理工程”

铜仁市立足城市交通管理新变化、新矛盾、新趋势,部门联动共治推进“六大治理工程”,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

破立并举,推动城市道路交通依法治理工程。建立“一法规、一体系、一机制”,推动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法治化。率先立法破解电动车管理难题。聚焦大量技术参数不达标上路行驶的电动二、三、四轮低速车因“交通违法处罚无依据、交通肇事赔偿无保险”而长期处于脱管、漏管、失管状态的高风险问题,拟定《铜仁市电动车管理条例(草案)》经市人大常委会一审讨论通过,计划2020年8月前以地方立法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填补电动车管理法律空白;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综合执法体系。以交管委成员单位为依托,建立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标准量化考评,综合治理城市交通乱象;建立交通治堵、缓堵、应急机制。形成公安、交通、城建等职能部门参与城市交通建设、管理、维护及治堵、缓堵、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实行省级挂牌治理易堵点“一点一专班”“一点一台账”“一点一策略”治理,确保职能部门全程督促跟进。

远近结合,推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工程。按照“科学规划、优化路网、合理疏控”的思路,加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科学规划交通圈。统筹城市交通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制定城市交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组织编制修订系列规划,全力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1小时同城覆盖圈、2小时市域交流圈、3小时区际融合圈;不断优化路网结构。结合主城区南北带状特点,按照“完善南北、打通东西”思路,建设快速路、主次干支路和街区道路路网系统,建成路网密度达6.3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12.99;着力缓解交通压力。按照“疏老城、建新城”思路,将中心城区134家政府机构、6所学校、3个客货站搬迁至两城区新区,高峰期日均缓解车流量8.5万台次;针对大货车进城致堵严重、肇事率高、风险值大的问题,采取高速公路远端提示、引导过境大货车绕行,城内生活运输车、工程运输大货车实行通行证限时通行,中心城区货车致堵率、肇事率分别降低80%、85%。

内扩外建,推动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坚持采取 “一扩、二增、三建”模式,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停车泊位资源。按照“外围截留、多点挖潜、泊位共享、分散部局”的思路,清理被占用停车场所,改造闲置空地新建公共停车场14个增加停车位3089个,挖掘42个机关单位停车资源日均缓解停车位1100个,有效解决老旧居住区及商业中心停车供需矛盾;增加慢行交通系统。抢抓“一带双核”项目契机,编制完成《铜仁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专项规划》,逐步建设过街设施33处、滨河步道35.66公里、滨河自行车道17.2公里;建设交通疏导设施。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新修3条城市道路、1条绕城过境路,逐步打通6条断头路,在主城区周边设立4个货车临时中转点,分期建设6个大型综合性物流货运中心。在下步城市建设中,将新建3条城市快速路、18条城市主干路、56条次干道,建设火车站环岛下拉槽及民族风情园立交,缓解城区交通。

铜仁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程涛坐阵指挥(右三)

因地制宜,推动城市道路交通结构优化提升工程。针对主城区“哑铃型”特殊地形,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做到“路尽其用、物畅其流、车畅其行、各行其道”。一道多用,昼行夜停。重点对中心城区交通“咽喉”东太大道,采取压缩车道方式将“4进3出”改为“5进4出”,提高道路通行率。将连接火车站周边7.2公里的城市主干道两侧停车泊位改造成非机动车道,晚上20时至次日7时作为临时停车带,改造后路段通行率提高31%、肇事率降低69%、解决夜间停车位820个;机非分离,各行其道。在机动车停车位较充足的路段,采取物理隔离方式在道路两侧施划14.6公里非机动车专用道,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完全隔离,各行其道,缓解拥堵,防范事故发生;绿色运输,示范带动。铜仁市作为全省唯一被列入全国市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铜仁市投入1.9亿元建设1个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1个公共配送中心、3个末端共同配送站,新投入100辆新能源货运车、施划50个“绿色货运配送车辆专用停靠位”,有效缓解过境货车货物中转及中心城区货物运送问题;提升运力,公交优先。开通公交线路27条,运行公交车200辆,出租车1099辆,公交站点366个,500米覆盖公交站点302个,覆盖率82.3%;公交首末站1个,公共交通分担率达28.6%。

严管共治,推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工程。坚持以“交警+城管+交通+住建+社区”为主,采取“网上巡、点上管、面上治”方式,建立分辖区、片区、网格的主城区堵点乱点联排联治机制。网上巡,及时发现问题。公安、城管、交通分别利用自建的风险防控平台、综合执法云平台、智慧交通平台,组成网巡专班,实行网上勤务、视频巡逻、定点执勤、路面巡控相结合的互动勤务机制,对人乱行、车乱停、摊乱摆等影响道路交通问题信息,汇聚至交通态势感知平台,做到实时发现、实时预警、实时分流;点上管,及时纠正问题。公安、交通、城管以主城区五大堵点为核心,按照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要求,划分路面交通管控网格责任区,加大车辆乱停乱行、占用公交车道等违法行为处理力度,针对早晚高峰、平峰交通规律特点,灵活采取高峰定点、平峰巡逻、夜间严查的勤务模式,进行交通疏堵和违法查纠;面上治,及时根除问题。采取一集中、二取缔方式彻底治理马路市场交通乱点,多部门联动全覆盖治理乱停、乱行等导致的交通拥堵,形成高压态势确保道路畅通。

惩教兼施,推动城市道路文明交通素质提升工程。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融入文化产业发展,提升道路交通参与者素质。“约束+教育”,规范行为。市文明办联合多部门出台《铜仁市关于加强不文明行为管理的办法》,针对占道经营或施工、机动车“三乱”(乱停、乱行、乱调头)、行人横穿道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采取教育与处罚并举,列入当事人个人信用信息记录,国家公职人员列入所在单位、个人年终目标绩效管理,与评先选优、晋职晋升挂钩;“激励+曝光”,强化监督。参照《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奖励举报办法》,鼓励市民通过QQ、微信、微博、邮箱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平台”举报各类交通违法。在铜仁电视台开设交通违法《曝光台》,向社会公布举报途径和方式,不定期曝光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增强社会监督力度,有效制止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乱象;“线上+线下”,拓展阵地。线上通过在铜仁电视台开辟《平安时空》、设置曝光台及利用新媒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引导市民自觉遵法守规、文明出行。线下以“七进”宣传为载体,推行签好一份文明交通参与承诺书、参加一次交通违法劝导服务、开展一次交通安全体验、上好一堂文明交通法治课、观看一场文明交通警示教育片“五个一”活动,配合社区劝导、纳入教育部门教育纲要等措施,扩大宣传覆盖面。

十大堵点之一--火车站转盘由堵变疏

科技引领“六大支撑工程”

铜仁市借助大数据手段,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

推动数据大聚合。整合公安、交通运输、气象等部门资源,将天网视频、智慧交通、气象监测、120急救等涉及交通管理的11个平台资源接入铜仁公安交管情指一体化中心,汇聚路况、天气、施工、重大活动等相关海量信息,采集城区27个关键路口、7条主干路、70余条重要路段流量数据,为城区交通指挥夯实数据基础,精准分析研判,赢得主动权。

推动平台大整合。先行先试贵州交通态势感知平台,整合路网、天网、重点车辆监管平台、农村云平台、气象监测、高德、百度及铜仁平安警务云平台16000多个公安警务前端设备和1960个社会监测点数据,建成“铜仁市数智交管态势感知平台”,建立态势预测、信息发布、信号控制、融合指挥等功能模块,实时监控交通运行态势和一图调度,有效解决了当前平台多、数据分散,研判不准、流转不畅等问题。

推动情指大融合。以“精准研判、防控风险”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集应急研判、指挥调度为一体的铜仁公安交管“情指一体化中心”,对城市交通违法、事故形势和拥点、堵点、乱点等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以“灵活布警、快速反应、动态查控、多方联动”实现警情数据一个系统整合、指挥调度一张图上作业、应急处置一体联动运作。城区勤务到岗率、交通拥堵发现率、处置率均达到100%,交通设施完好率提升至95%,城区民警人均执法量同比上升25%。

推动市区大联合。创新市、区主战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机制,设立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管理大队,采取市、区联合主战模式,对主城区五个拥堵点及连接路段共同治理,扁平指挥。成立“铁骑”队伍,增加80名警力,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对主城区易堵路段进行交通巡逻、疏堵保畅。

铜仁交警指挥大厅

推动装备大集合。为最大化实行“可视化、扁平化”点对点调度和路面勤务监督,全市公安交警统一配备无人机27台、海洋王4台、和对讲479台、4G图传324台,设备运行情况实时回传搭建的指挥中心后台,接受执勤执法全程监管,确保勤务落实到位。

推动问题大汇合。根据“铜仁市数智交管态势感知平台”筛查、比对、汇总交通流量、事件、拥堵、违法等数据信息,自动生成城市交通《”一分析三报告三考核》,通过“城市共治一键通”手机APP,采取月分析月报告、即分析即报告模式,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城市管理委员汇报,所需治理问题分解到相关部门,形成“报告一键生成、问题一键推送、治理一键响应”的城市交通管理“三个一”创新模式。

城市文明畅通提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铜仁市持续断借鉴其他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立足市情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全力创造更安全、文明、和谐、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