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新闻 > “三・二林州重大交通事故”救援成为第五十四集团军某团主题教育教材太行绝壁见证忠肝义胆

“三・二林州重大交通事故”救援成为第五十四集团军某团主题教育教材太行绝壁见证忠肝义胆

原标题:“三・二林州重大交通事故”救援成为第五十四集团军某团主题教育教材太行绝壁见证忠肝义胆

  写在前面:百米悬崖,常人只能望而却步;大义面前,军人却不会因为危险而停下脚步。

  3月2日深夜,河南林州的盘山公路上,一辆载有33人的大巴车突然失控,坠下太行山间的悬崖峭壁,汽车残片像纸片一样散落山腰,山谷中满是伤者痛苦的呻吟、求助的呼叫……

  接到群众求援电话,第54集团军某团百余官兵紧急驰援,克服山陡路险、严寒夜暗等不利条件,连续奋战6小时,从死神手中抢回13名受伤群众的宝贵生命。

  太行绝壁见证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忠肝义胆。救援官兵的英勇壮举不但受到河南省领导和各界群众的高度称赞,而且在其他官兵中产生强烈反响。该团因势利导,把救援行动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发了官兵对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深入思考。

  ●深夜接到求援电话

  救人如救火,群众有难子弟兵火速出征

  “你们快来吧,一辆大巴车掉进了悬崖,几十名乘客伤亡惨重……”3月3日0时30分,该团值班室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此时的三营官兵其实刚躺下不久。当晚,该营组织夜间射击训练,官兵准备休息时,时钟已经指向23时30分。

  很多战士刚刚进入梦乡,紧急集合的哨音就响了起来。由于对救援信息了解不多,营长张宝发决定抽调经验丰富的老兵参加救援。110名救援官兵名单很快确定,可就在大家分头准备背包绳、铁锹、夜间指挥棒等救援物资时,20多名列兵围了过来:“营长,让我们也去吧,人多力量大!”

  “胡闹!山区里人多不一定是好事。”时间紧迫,张宝发撂下一句话,转身去集合准备就绪的救援官兵。张宝发不知道,几个“挨训”的新兵急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原本是朗朗星空,突然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让人睁不开眼。由于地形复杂、天黑难辨,求援的群众也无法提供事故发生的准确地点,只知道在S226省道,紧挨着两个窑。赵玉先使用指北针和地图,准确标出了位置、选好了路线……

  17分钟,官兵携带各种物资集结完毕;35分钟,车队一路疾驰,赶到数十公里外的事故现场。

  ●面对百米高的峭壁

  为了群众安危,他们敢和死神“掰掰手腕”

  “解放军到了,这下有救了!”

  凌晨时分,首批救援官兵赶到事故现场,原本一筹莫展的救援人群激动得大叫起来。

  赶到现场,借着探照灯的光亮抬头一看,赵玉先倒吸一口凉气――

  峭壁上部约百米几乎直上直下,直到山腰处仍有超过40度的陡坡。车顶像纸片一样落在山腰,部分乘客被甩到车外,生死不明,四周散落着汽车碎片、行李甚至残肢。

  救援必须登上近百米高的山腰,巨大的棱石和密集的荆棘遍布整个山崖,坠落的车体震松了石块,碎石在大风中不时飞落……

  上山,根本没有路,天黑路险一失足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先期赶来救援的群众和医护人员束手无策。怎么办?

  “同志们,救人要紧!上!”随着赵玉先一声吼,官兵利用工兵锹开辟通道,向悬崖发起进攻。

  警示、开路、照明、搜救、搬运,官兵分工明确,行动迅速。军医邓晓东逐一检查生还者,用荧光棒作出标记,其他官兵先救伤员再运遗体;缺少制式担架,官兵就把工兵锹两锹交错卸下锹头,背包绳一缠一绕,制作成简易担架。

  山路险峻,每一步都颇为艰难。为防止给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官兵们两个人抬担架,五六个人从旁保护,但脚下松动的石头还是让大家一步三滑。许多路段,负责保护的官兵只能一只手拉着抬担架的战友,一只手拽着长满了尖刺的荆棘。

  上等兵邓森负责给伤员引路,但“路面”实在站不稳,情急之下他一只脚踩进碎石中稳住重心,亮出另一侧的脚边儿,让负责搬运的战友踩过去。

  从山腰到救护车有1000多米的陡峭山路,官兵历尽艰辛把伤员送上救护车,来不及喘几口气就又冲回事故现场。班长李传亮连跑3个来回,在准备接送第4个伤员时,脚下一软险些栽倒。

  整个救援过程中,站在最高处的是团政委赵玉先。为便于掌握全貌,他不顾自身安危,攀上山崖高地现场指挥。

  凌晨时分,气温已经降到-10℃。听到伤员喊“冷”,官兵纷纷把迷彩服脱下盖在伤员身上。救一名伤员,脱一件衣服,到后来很多战士仅穿着短袖训练服,仍坚持在寒风里救援。

  ●身处惨烈的事故现场

  有种境界叫忘我,军人从来不惧任何困难

  “救援现场,最难直面的是残缺不全的遗体和浓浓的血腥味。”一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

  医护人员尚且如此,年轻的战士又是何种感受?列兵黄彬坦言,刚到现场时只觉得头皮发麻,四肢发软。可还没等他调整好情绪,就要开始抢救伤员和搬运遗体。

  营长张宝发看出了黄彬的恐惧,他拍拍黄彬的肩膀,陪他一道搬运第一具遇难者遗体。

  越是惨烈,越要维护死者尊严。对于每位遇难者,官兵都会找来布料、衣物,小心地盖在他们身上;有的遇难者身体损伤严重,他们就仔细搜索残肢,尽量保证遗体完整。

  “别睡,别睡,马上就到医院了!”救出一位中年妇女后,班长王海全发现她的声音越来越弱。情急之中,王海全问出她女儿电话号码,用执行任务发放的手机拨过去,想让亲人鼓舞她的求生意志。可没想到,刚说两句话就遭到一顿痛骂,原来对方以为这个深夜来电是诈骗电话。再次拨通,母女俩终于通上了话,中年妇女的精神也振作起来。

  主题教育课上,王海全告诉战友:“作为子弟兵,为人民群众赴汤蹈火理当在所不辞,受点委屈算啥?!”

  虽然没有参加此次行动,但救援官兵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大学生列兵李昊:“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是赤胆忠心?就是党和人民一声召唤,无论刀山火海,都会义无反顾冲上去!战友们的义举,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几天后,部队驻训地附近突发山火,官兵们又冲锋在火场救灾最前沿。众多迷彩中,李昊显得格外英勇……

  上图:与时间赛跑,与绝壁角力,百余官兵紧急搜排救援5个多小时,救出13名受伤群众。

  窦 西摄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