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落实挂牌督战 鏖战深度贫困
阅读提示:
沿河自治县是贵州省挂牌督战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志刚视频督战紫云自治县、沿河自治县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并对当前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安排,重点聚焦产业发展、补齐短板、复工复产、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白叶一号”基地建设等工作,一手抓在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确保上半年所有剩余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22个未出列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整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发展“白叶一号” 带动一方致富
2月26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白叶一号”茶叶基地,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云雾中,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茶叶,绿绿的,嫩嫩的,生机盎然。走近细看,每一株茶树上都吐出了新芽,长势十分良好。基地里100多位村民一字排开,手握锄头,一边有说有笑,一边锄着杂草,脸上的笑容溢于言表。
村民肖国花介绍,她家有4口人,丈夫患风湿性心脏病已有10多年,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两个小孩都还没有成家,靠她一个人苦苦撑起这个家。
没有这个茶叶基地前,她每年就靠在家种植传统农业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2018年,第一株“白叶一号”茶苗落户该村以来,她就一直在基地上务工,每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她说:“自从建起了这个茶叶基地,我家的生活才有了改变,经济也才活起来!”
该基地是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目前共发展了“白叶一号”白茶730亩,其中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的茶苗种植500亩,新增230亩,预计今年可采摘茶青500斤左右。
“我们‘白叶一号’基地每年除草和施肥4―5次,现在每天务工人员120人左右,这些人都是本村村民,覆盖村里所有贫困户,每年合作社支付群众劳务费120万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张勇说。
该村有704户2700多人,还有未出列贫困户23户53人,贫困发生率1.96%。自“白叶一号”落户该村后,每户村民平均务工可增收1700多元。
为了发展好“白叶一号”茶叶,带动一方百姓脱贫和走上致富路。沿河自治县和安吉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双方认真深入沿河县境内各乡镇考察,最终确定将1200亩“白叶一号”茶苗落户在海拔较高、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中寨镇志强、大宅、三会溪三个村。当前三个村的茶叶长势都十分喜人,均在对茶苗进行施肥、锄草管理。
据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旭介绍,自“白叶一号”落户中寨镇以来,该镇便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动员群众减种低效农作物面积,大力发展茶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如今该镇在志强、金山等八个村发展了茶产业8500亩,其中“白叶一号”茶叶已发展到5000亩,可带动该镇7000多群众增收。
该镇为了茶产业能健康、有效发展,积极向上级争取了项目资金400万元左右,分别在志强、大宅两个村规划建设了占地30多亩的茶叶加工厂2个。其中,志强村的加工厂房建设已竣工,待3月中旬设备拉进来安装调试结束后将正式投入使用。大宅村加工厂房正在有序建设中。
此外,中寨镇还与浙江省茶叶集团签订了销售合作协议,由该县负责修建茶叶加工厂,中寨镇种茶村提供茶青,浙茶集团负责深加工和销售。
“我镇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负责基地建设、茶园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将‘白叶一号’种成感恩茶、脱贫茶、致富茶和生态茶。”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介绍。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该县采取县领导挂牌督战和长短结合的方式,在推进白茶基地建设的同时,抓好辣椒、酒用高粱等“短平快”扶贫产业,并通过“村社合一”“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将发展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居,实现了“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的目标。
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中寨镇县领导挂牌督战指挥部指挥长冯小红介绍,自“白叶一号”落户中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基地建设与发展作为重大战略来重点安排,重点推进,制定了严密的工作措施,严格采取“一天一调度”的方式,统筹推进水、电、路、讯、房等配套项目建设。目前已形成干群齐心抓产业的积极氛围。下步将继续做好基地建设‘上半篇文章’,切实做好基地发展的‘后半篇文章’。
聚焦坝区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
近段时间,在该县官舟镇马脑坝区内黄龙村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里,80多名群众有的在大棚内育辣椒苗,有的在羊肚菌基地采摘成熟的羊肚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黄龙村60多岁的村民张柳英,家里就他和老伴,老伴身体不太好,长期服药,每月药费要600元左右,家里的土地已全部流转到了园区,每年就靠到园区的基地上打工维持生计。“如果没有这个基地,我们根本就无法找钱。那么生活就会更加困难,感谢党的好政策!”张柳英说。该村村民张小燕接过话茬说:“家门口有产业基地还是好,我们去年在广州打工,回来遇到疫情,现在暂时不想出去,在这基地上来务工,每天有80元左右的收入以还不错,等疫情完全没有再出去。”
中国电信铜仁分公司下派到黄龙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冯爱军介绍,目前官舟镇马脑坝区内的黄龙村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除了辣椒育苗、羊肚菌外,还有金银草500亩左右,油菜70亩,草莓17亩,大棚西瓜50亩等产业。其中,金银草每年可割4至5次。金银草通过加工打包后,以每吨680元的价格,销售到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300余万元,为当地村民就近务工收入提供保障。
据悉,官舟镇马脑坝区耕地面积共4135亩,涉及官舟村、黄龙村、马脑村等村8个行政村,总户数1163户4882人。坝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有机耕道总长4.279公里,蓄水设施1个,喷灌设备32套,有效灌溉面积3597亩,高标准农田总面积3748亩;有大棚总面积31亩,农机拥有量32台(套)等。
近两年来,该县严格按照产业“八要素”要求,不断加快500亩坝区建设和调整产业规划布局,采取“企业+园区+农户”等多种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土地流转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该县扶贫办副主任肖彦介绍,今年沿河县在产业发展方面,除做强生态茶、空心李、白山羊等特色产业外,还要狠抓12个坝区建设,力争坝区平均亩产值达8500元以上。同时集中力量、集中要素、集中连片发展辣椒、酒用高粱、食用菌、生态鸡、生猪养殖等“短平快”扶贫产业,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户户有脱贫增收项目。
该县聚焦重点坝区建设,推进生态茶叶、空心李、白山羊、果蔬、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坝区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推动“村社合一”合作社开展实质性经营,大力发展种植“订单农业”,推动“沿货出山”。
强化环境短板 建设美丽家园
环境治理是改善贫困群众生活居住环境的关键。近段时间,因受疫情防控影响,大多数外出务工的群众还在家里,等待疫情完全控制后再外出务工。
该县于是充分发挥群众居家不外出的优势,免费提供砂石、水泥等材料,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对自家房前屋后、田院、路道等没有硬化的地方全部进行硬化,补齐透风漏雨房整治等短板,不断改善居住环境。目前,全县治理环境短板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该县官舟镇木梓岭村60多岁的村民杨万林,家有妻子、儿子共3口人,居住房屋60平米左右。2018年他因车祸导致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如今家庭生活靠低保维持,是该村的精准贫困户。
他家居住的是木质结构房屋,一直来晒壁(房屋前面)、干壁(房间中间)、楼板(房间的顶部)没有用木板装结实,只要吹风就会透过房间,是典型的透风漏雨房屋。今年2月初,通过政府出资已将他的房屋全部改造整治结束。目前正在对他家的房前屋后进行硬化。
杨万林看着自家房子和房前屋后的变化,从心底里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生存环境,一直没有做到。如今自己没有花一分钱就改变了,是以前想都不敢想得事情,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杨万林感慨地说。
“在环境治理方面,我们根据前期摸排出来需要环境整治的农户,由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每天上门督促和帮助群众施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力争在5月中旬所有村、所有农户治理结束。”沿河自治县住建局副局长赵俊说。
今年,沿河自治县将围绕“三率一度”目标,坚持县、乡、村分级挂牌督战原则,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就业扶贫督战到村。并按照“全覆盖、督死角、查问题、抓整改”要求,聚焦产业发展、补齐短板、复工复产、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等工作,明确督战时间、督战对象、督战方式、督战重点、督战保障等进行入户筛查,边督查边整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确保上半年将剩余贫困人口6612户20239人和未出列贫困村22个达到脱贫标准。
该县脱贫攻坚分管副县长温亚洲介绍,我们将按照中央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求,结合省市挂牌督战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必须要再加把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由县、乡、村三级挂牌督战领导干部分阶段、分重点抓好产业发展、教育扶贫、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乡村治理等“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实行是“一天一调度,一天一通报,一天一研判”,迅速解决相关的问题。
该县对干部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岗,责任到时间,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将严肃处理,确保政令的畅通,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场”战役,顺利迎接国家对沿河脱贫攻坚的评估和验收。(杨 友 张洪全 黄婷婷 张鹏)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