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他虽残疾但靠勤奋脱了贫
原标题:“我真不愿当贫困户” 他虽残疾但靠勤奋脱了贫
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边的草丛几乎要燃烧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无边的热浪,没有一丝风,远处传来“突突”的车声,老陈和往常一样骑着三轮摩托赶着去田里施肥。老陈全名叫陈为福,54岁,是铅山县石塘镇尤田村出了名的勤快人。陈为福年轻时经历丰富,打过工、开过厂、当过砖厂大师傅……虽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陈为福没有“等靠要”,种稻子、卖芋头、在扶贫车间务工、当保洁员。
“要不是车祸把脚搞残了,我真的不愿意当贫困户。”陈为福说。深入了解,才知道陈为福还曾在云南勇救两名落水少女不留名。
云南勇救落水女孩不留名 获“见义勇为”表彰
1996年,30岁的陈为福积累了丰富的制砖经验和一定的积蓄后,离开福建来到云南,投入全部家当办起了砖厂,但砖厂的生意并不景气。一天傍晚,陈为福在砖厂附近散步,不远处的水库有两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在戏水,看见她们套着游泳圈他也就没太在意。溜达了一圈回到砖厂,但陈为福还是放心不下,再次来到水库边,这一看,他吓了一跳,两个孩子都没了身影,只听得到远处微弱的呼救声。连衣服也来不及脱下,陈为福直接跳进水里。花费了一大番力气,两个女孩都得救了,几乎虚脱的陈为福在岸边稍微躺了会儿就悄悄地离开了。
其实,陈为福的水性算不上好,时至今日,回想起当时的情况他还是有些后怕,但他仍坚定地说:“如果再次遇到那种场景,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事后,人们问起两个小姑娘是哪位好心人救了她们,两个孩子说是开砖厂的陈叔叔。家长寻到了陈为福的砖厂,只见砖厂大门紧锁。几个月后,在一家砖厂当大师傅的陈为福辗转拿到了当地政府颁发的“见义勇为”证书,才发现证书上的名字都写错了。
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左脚
幸福家庭陷入困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002年,陈为福成为了一位父亲。身为母亲唯一的孩子,妻子身体又不好,他思量许久,最终决定放弃步入正轨的事业,背上行囊回了老家。
陈为福是个有想法的人,除了种地外,他又开了一间酒坊。然而,他的运气似乎不大好,当年的粮食价格相比以往上涨了近一倍,酒价却没涨,一年不到,酒坊倒闭了。酒肉酒肉喝酒吃肉,酒厂生意亏本了,陈为福就养起了小猪仔,小猪健健康康长成大猪后,卖了不少钱,他家的日子终于越过越好了。
意外的降临总是来得那么突然,2013年,陈为福出事了,一场车祸带走了他的左脚,陈为福几乎丧失了全部劳动力。妻子体弱,母亲又年事已高,还有一个在上小学的女儿,顶梁柱的倒下使陈为福一家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如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上有老下有小”的陈为福遇到了人生中最难的一道坎。就在他忧心忡忡的时候,党和政府伸出了援手。
自强不息用勤奋感恩社会
不等不靠成功脱贫
2014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陈为福成为了尤田村图书室的残疾人管理员。村两委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了解到陈为福家现状,通过民主评议后,陈为福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政府的扶贫政策,陈为福家总算不用再为吃穿发愁了,可“等、靠、要”并不能彻底解决贫困,但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
随着身体的好转,逐渐恢复劳动力的陈为福开始坐不住了,总想自己做点什么,早日摆脱贫困,于是他找到自己的帮扶干部——铅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薇妤,希望她能给点建议。根据陈为福的实际情况,黄薇妤提议:咱们县是红芽芋种植大县,各项技术都发展成熟了,不如走这条路试试。陈为福当即决定,种红芽芋去。
在精准施贫、政策到户工作的推进下,帮扶干部和镇村干部陆续来到陈为福家,多次宣传各项扶贫政策。在农技站站长的技术指导下,陈为福种植了3亩红芽芋。之后,除非是左脚疼得无法行走,播种、施肥、喷洒药水,陈为福都亲力亲为。一年下来,除了产业分红得到一笔钱,3亩红芽芋就赚了1万多元。这条路可行!陈为福信心满满。
“我不怕困难,不怕贫穷,就怕日子没盼头。现在的政策那么好,我自己得加把力早日摘掉贫困帽,才是对党和政府最好的报答。”陈为福一脸感激之情。2017年,在各项政策的精准扶持下,除了红芽芋和水稻的种植、在扶贫车间工作外,陈为福还担任了尤田村的保洁员,当年他家的人均收入远远超过了3335元。2018年初,陈为福向村里递交了脱贫申请书,顺利脱了贫。
“今年芋头2.55元1斤,比去年涨了五毛,而且每亩地的产量还不错,”陈为福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明年我要再加把力,争取种上15-20亩,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陈万民 张雪莹 记者 杨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