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大数据精准识别 “智慧资助”温暖寒门子弟
人民网合肥8月24日电(韩震震)“依托‘智慧亳州’的大数据支持,智慧资助平台精准识别贫困学生,并且以贫困情况赋分的方式,精准筛选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8月22日,亳州市教育局局长陈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2018年3月纳入安徽省智慧资助试点以来,亳州市教育局与扶贫、民政、残联、房产、卫健等8个部门共享了941类数据,涵盖了受资助学生家庭的各种收支情况,同时坚持线上线下双线运行,精准确定资助对象。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在精准识别贫困学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显性假贫困和隐性真贫困的矛盾,同时由于缺少核定标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大大增加。
亳州市教育局总督学乔红侠介绍,以往下达给学校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指标,基本上是按照在校学生20%的指标平均分配到学校,学校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助学金指标数再平均分配到每个班级,但由于各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导致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够不上资助标准也被纳入了资助对象,而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可能受到名额限制而被拒之门外。
2017年3月,安徽省教育厅启动“智慧资助”试点工作,借助大数据精准识别贫困学子,次年3月,亳州市被纳入试点城市。
陈亮介绍,试点工作启动后,亳州市教育局按照“先点后面分步走”的思路,选取6所高中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市38所公办高中高一、高二年级全面推开,共有8.2万名学生参与试点。在“智慧资助”平台上,共享8个相关职能部门大数据,初步实现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孤儿、残疾学生、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等特殊群体学生。通过测试不断完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指标体系,包含了55项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内容,每项内容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分值,通过评分高低确定资助对象,公示后发放助学金。
“‘智慧资助’平台在大数据共享的支持下,借助信息化平台,特别是有了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可以消除这种平均主义带来的各种弊端,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感受到社会温暖。”乔红侠说。
亳州市第十八中学高三班主任燕贯良介绍,去年该班有一位学生被系统识别出来属于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但该学生并未向学校提交捐助申请。老师在走访中了解到,该同学的父亲遭遇车祸,姐妹三人的学费加上父亲的医疗费,仅靠母亲做清洁工艰难维持。核实情况后,燕贯良为该同学办理了国家助学金,帮她顺利完成了学业。
“智慧资助”工作成效开始初步显现,陈亮表示,今年秋季开学后,他们将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精准识别、数据共享、自动推送、自动分配资金、资助育人等功能,以更精准的服务帮助更多寒门学子顺利实现他们的读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