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新闻 > 萧山让残疾人焕发生命的光彩

萧山让残疾人焕发生命的光彩

萧山日报讯 在萧山,残疾人的民生福祉一直挂在这个城市心头。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同样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区围绕保障残疾人困有所助、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和劳有所得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思路,通过实施生活保障、康复服务、教育扶助、就业创业等工程,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残疾人事业跃上新台阶、残疾人获得感有新提升,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

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我区残疾人工作。全国助残日前夕,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佟桂莉,区委副书记赵立明一行专程调研我区残疾人工作,实地走访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区特殊康复中心和北干街道仁爱家园,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对我区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蔡国春,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英英对我区的残疾人工作也十分关心,分别到我区指导调研残疾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残联的关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广大残疾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态势良好。

全方位帮扶 保障基本生活

“慢慢来,试着翻下身看。”今年33岁的小楼自小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小楼爸爸前些年中风后,照顾小楼的重担就完全压在了小楼妈妈一人身上,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

残疾人贫困家庭主要特征是家庭成员因残疾而成为了家庭负担,从而导致贫困,要帮助其实现脱贫,需要充分了解其家庭实际情况,通过生活救助、照料护理、技能培训、创造就业等多种渠道进行帮扶。让无力者有力,助有力者前行。面对无数像小楼一家这样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区残联根据残疾人残疾程度、家庭状况等因素,给予相应的补贴,让残疾人的生活得以保障。目前,区残联每月向残疾人发放的补贴主要有以下三种:一、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该补贴是对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以及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基本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分别给予补贴。二、残疾人津贴。该津贴是对本区户籍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50元补贴。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该补贴是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按照低保标准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

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医疗康复服务目录和康复救助政策,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譬如儿童基本康复训练补贴、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补贴等。同时,强化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实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

除了“真金白银”的各项补贴,萧山残疾人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折射出了爱的阳光:区残疾人托养中心,使有托养需求的重度残疾人能就近就好地得到舒适的颐养和安全的照料;为下肢缺失者安装假肢,让他们能自由出行;为听力障碍者送上助听器,让他们重新回到有声世界;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给予一定补贴,让他们重新看到多彩的世界……

多举措扶持 点亮出彩人生

走进位于靖江街道雷东村的区助残扶贫科创园,今年26岁的诸葛晓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电商(运营方向)专业毕业后,他和大一届的师哥郑捷、同一届的徐杰和邓仕兵等一起开了一家名叫“竹雨之恋”的网店,主要销售雨伞。

因为一场意外,晓顺在2012年失去左手臂,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他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他曾一度躲在家里,“我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也不想做什么……”去年,晓顺一行人到区助残扶贫科创园实训,他觉得自己就是学电商的,不妨开个网店试试。

创业不容易,之所以能顺利开店,晓顺直言离不开助残扶贫科创园这一平台。帮扶残疾人就业,不仅要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更要为他们提供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而助残扶贫科创园只是我区残疾人开展就业创业方式的一种。

目前,区残联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帮助残疾人就业:一、集中就业。萧山有60余家集中就业企业,区残联经常会向这些企业推荐安排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二、分散就业。根据规定,每个企事业单位要按职工总人数的1.5%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比例就免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此帮扶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三、针对残疾人创业提供扶持。残疾人从银行取得贷款用于本人创业、自谋职业,发展生产的,在贷款限额内给予实际贷款额4﹪的年贴息补助。值得一提的是,我区还鼓励电商企业依托大众创业孵化平台或利用现有残疾人服务设施创办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符合电商基地建设要求的,按相关规定给予扶助。

为了让残疾人掌握更多就业技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近年来我区不断举办残疾人电子商务、种养殖业等专项培训班,各镇街残联根据各自实际举办素质培训班。如今,我区已基本建立起素质培训在镇街残联、技能培训在区残联的培训新模式。

对残疾人来说,公平的教育和充分的就业创业同样重要。在区残联和各方努力推动下,以区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此外,近年来,我区加大特殊教育扶持力度,积极实施教育帮扶,为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大学生学费、住宿费、学前教育等助学金。

标杆化引领 打造服务高地

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家里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

为了让这些孩子通过特殊训练具备正常生活能力,2011年,区特殊康复中心儿康部正式运行,该中心主要为9周岁以下脑瘫、智障、自闭症、听力言语障碍等残疾儿童提供评估筛查、运动治疗、感觉统合训练、早期教育和学前特殊教育等康复教育服务。近4年来,已有118名特需幼儿康复后顺利入读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

构建基层康复服务网络需要建设标杆机构,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为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愿望,区残联构建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家庭康复为依托”的“普惠+特惠”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康复服务,积极打造“三十分钟康复路径图”。截至目前,全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99.9%,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99.78%,康复服务满意度达到99.58%。该项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和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的肯定和批示。

据了解,为让残疾人能就近就便进行康复训练,2017年以来,区残联启动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试点工作。依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在城厢、新街、党湾、戴村等镇街试点建立7家社区康复站,购置了康复器材,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让残疾人在30分钟内能够就近、就地、就便地得到康复服务。同时,由专家指导小组每月开展现场指导,每年对康复服务质量、数量及康复服务满意度等工作进行全面考核。

个性化发展 增添更多自信

良好的教育与就业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断提升的公共服务则让残疾人享有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闪耀国际赛场的独臂“游侠”徐海蛟,在他8岁那年,因一场车祸失去了左臂,但逐渐懂事的徐海蛟并没有被自身残疾所击倒。这些年,他参加的全国、省、市级比赛数不胜数,并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萧山人的骄傲。出生于新街山末址村的王李超,8岁时的一场意外,让他永远失去了双臂。2007年,他被区残联发掘后走上了游泳之路,在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后,王李超终于站上了世界级的领奖台。尤其是今年,他在泳坛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屡屡打破世界纪录……

体育,是巨大的舞台,让残疾人展示自我、丰富人生。近年来,我区残疾人体育工作蓬勃发展,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在各项体育赛事上多次摘金夺银。这背后,跟我区不断健全残疾人运动员选拔、输送、培养、激励机制,向国家、省、市队输送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不无关系。这一份份荣誉,是萧山健儿顽强拼搏的缩影,也代表了萧山残疾人群体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意志。

残疾人文化是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新蕾。在萧山,残疾人的文化舞台是广阔的。近年来,区残联通过积极开展文化助残“五个一”工程,以“特殊艺术进万家”活动为重要载体,推进全区残疾人参与文化生活。萧山区落翼艺术团由区残联和城厢街道爱心互助中心牵头组建,由区聋人舞蹈队、区聋人太极扇队、区肢残人柔力球队、区盲人曲艺队及区内优秀残疾人歌唱演员等60余人组成。落翼艺术团成立后,积极组织参加萧山区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文艺晚会、“酷暑送清凉”慰问演出等,让全区群众感受到了特殊艺术的魅力。

近日,浙江省“新时代 共奋斗”特殊艺术百场巡演萧山专场举行,不仅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爱心汇聚的视听盛宴,也丰富了残疾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区残联通过加强残疾人文艺和素能培养,加大特殊艺术作品创作投入,提升了我区残疾人文艺才能,提高了特殊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各镇街残联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社会活动参与率。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我区广大残疾人正充分展现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站在新的起点上,区残联将积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权益维护体系建设,为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推动萧山赶超跨越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