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丹江口 山水之城缘路新
1月7日,丹江口市土关垭镇常家桥村村民高兴地在家门口坐上便民、安全、低价、准时的通村客车。 杨道三 摄
开栏的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交通运输行业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兜底性任务,推进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新春到来之际,本报开辟《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专栏。本报记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倾听老乡们的出行心声,用笔尖和快门记录“最后一公里”畅通背后的精彩故事,围绕贫困地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及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等主题,生动展示交通运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的新作为、新成效、新气象。
1月6日,在北京工作的徐先生乘“南水北调号”G1598高铁回到了家乡湖北丹江口。“以前从北京回丹江口过春节,坐最快的火车也需要16小时,而且只能到十堰,再转坐2小时长途班车才能回家。现在从北京坐高铁直达丹江口,还不到6小时,以后可以常回家看看了。”徐先生高兴地说。
在武当山脚,丹江汇入汉江,形成了一座山水之城——丹江口市。虽坐拥优质的自然资源,但这里曾经望山水无助、因无路而贫。直到2012年年底,丹江口还有重点贫困村56个,贫困人口9.8万,农村人均年收入仅5213元。
近年来,日益便捷的交通使丹江口成为投资热土,加快了全市脱贫攻坚步伐。2019年4月,丹江口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交通支撑持续发力,十堰至北京高铁2019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丹江口融入全国高铁网。
“铁公水空综合交通快速发展,交通扶贫产业项目为全市整体脱贫发挥了巨大作用。”丹江口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钧如是说。
113公里环库公路
连接60余个建制村
在丹江口的公路上、驿站中、采摘园里,不时见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牌照的私家车。
近几年,丹江口市围绕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环库公路,提升旅游景区路,畅通旅游“瓶颈路”,初步构建了大旅游交通骨架,带动沿线镇村经济发展。仅2018年,全市就接待游客17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31.7%;新引进规模项目35个,总投资80亿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超1.1万元。
为加快库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丹江口投资20亿余元,按照环保、生态、旅游、交通“四位一体”的要求,在路线设计上保持原生态,因地制宜建设了113公里丹江口环库公路,连接60余个建制村、10个景区,带动了环库自驾、汽车营地等新兴旅游产业发展,为库区发展增添了新引擎。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也为丹江口农村带去了人气和财气,助推脱贫产业发展。农村公路沿线建成了草莓、水蜜桃、猕猴桃、樱桃等水果采摘园1000余亩。依托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兴办农家乐100余家,扩大或改良柑橘种植5万亩,发展中药材基地3000亩,新建10个标准茶园,农产品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陈钧介绍,丹江口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后,全市正在朝“组组通、路路安、条条畅、处处美”的目标迈进,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
“七横五纵四循环”路网基本建立
“原来丹江口出城上福银高速公路必走‘山路十八弯’的孟土路,该路段海拔高,路窄弯多坡大,冬季路面经常结冰,车祸频发。”经常各地跑的江师傅一想到原来的孟土路仍心有余悸,“现在,15分钟内就可驶上福银高速公路。”
近两年,丹江口市交通运输局下大力气加快综合交通发展。目前,丹江口已形成了以汉十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十(堰)房(县)高速公路、十(堰)淅(川)高速公路为两翼,以316国道、241国道和337省道、279省道等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和农村公路为脉络的“七横五纵四循环、十三大出口”公路网体系,基本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交通网。
途经丹江口的十淅高速公路将于2021年12月建成完工,届时将成为福银高速公路与沪陕高速公路之间的快捷通道,将三峡库区、神农架、武当山、洛阳等景区连接起来,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从丹江口市区出发,不到1小时就可到达武当山机场,航空已成为当地客流快进快出的重要通道。目前,丹江口通用机场项目选址报告编制工作已经启动,该机场建成后将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全新支点。
在丹江口陈家港港区物流园码头,客货船舶往来如织,港口作业一片繁忙。丹江口港区正成为集旅游客运、通用散杂货、LNG加注、船舶修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区。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个个交通大手笔,勾画出丹江口综合交通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
【纠错】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