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图片 > 热血铸实脱贫路 生命谱写忠诚魂

热血铸实脱贫路 生命谱写忠诚魂

  7月5日的昭通市昭阳区,阴云密布,霏霏细雨从天空中落下。

  “躺在那儿的不是我爸爸,是个假爸爸,我爸爸下乡去了。” 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大关县扶贫干部王文贵4岁大女儿在遗体告别仪式上的一番话,让现场所有人潸然泪下。

  在孩子的脑海里,爸爸经常不在家,一直在下乡扶贫……年纪尚幼的她,还在想着念着几月没见的爸爸快点回家。

 2018年5月,王文贵(左一)在玉碗镇指导机耕路建设时同事不经意拍摄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也成为他在扶贫一线留给我们的最后身影。

   乌蒙洒泪寄哀思,关河含悲送别离。

  当天一大早,近千名各界干部群众冒雨从四面八方赶到市殡仪馆,来送别大关县扶贫干部王文贵。

  “决战脱贫攻坚振兴乡村英名永垂青简,一心扶危济困为民谋利浩气长存人间。”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这副挽联格外醒目,是对这位年仅38岁的扶贫干部一生最好的概括。事发当天,同事上传在工作交流群中“主席走访预脱贫户”的几张照片,竟成为王文贵扶贫路上最后的身影。

  为了能再见王文贵最后一眼,老街村55岁老人邓兴平,步行了15公里的山路,并在玉碗镇夜宿一晚,一早就赶到市殡仪馆送别扶贫干部王文贵。

  奔波在扶贫路上,王文贵一刻也舍不得歇息,如今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王文贵,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2018年6月29日16时28分,在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核查茶产业、烤烟产业的返程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因公殉职,时年38岁。7月1日,大关县委追授王文贵“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丈夫王文贵遗体告别仪式上,妻子王德英含泪送别。

  因为你,贫困群众住上了新房

  羊肠小道成了通衢大道

  ——扶贫一线的700余天里,王文贵和同事们一起如期完成了老街村蜘蛛湾片区4个安置点的建设,79户242名群众在春节前搬进了新居;硬化公路12.5公里,让7个村民小组的819名群众不再“出行难”

  王文贵工作的玉碗镇,距离大关县城10余公里。

  为了进一步了解王文贵在玉碗镇老街村扶贫一线700余天里的感人事迹,告别仪式的第二天,记者来到了玉碗镇镇政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镇政府大楼上挂着的“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再出发,夺取玉碗脱贫攻坚新胜利”红色标语。

  王文贵同志生前使用的办公桌。

  在镇政府有关同志的指引下,我们走进三楼中间的办公室里,进门靠右的位置是王文贵的办公桌。桌子上堆满了各种文件,依然还放着王文贵生前用过的眼药水、消炎利胆片等物品。

  看到记者的疑惑,玉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陈莹解释到,王文贵的这些遗物还没来得及整理。她接着说:“他是个工作狂,由于经常熬夜加班,眼睛不舒服就滴点眼药水缓解下。这些年他身体也不太好,大家都劝他去医院看看,但他总说等不太忙的时候再去……”

  “王文贵是咱们老街村名副其实的领路人、带头人和贴心人”。记者在采访中,常常听到的这句话。

  2017年9月,王文贵同志(右二)与驻村队员到老街村夹马石村民小组走访贫困户廖顺金(左二)。

  自2016年1月挂钩老街村以来,王文贵的足迹踏遍全村26个村民小组的每个角落。扶贫工作开展至今,老街村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也是看得见的,王文贵和同事们的付出得到了老街村群众们的肯定和赞誉。

  “王主席虽是领导,但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每次到村里开展工作,他都带着我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王文贵共事多年的玉碗镇综治办主任王忠坤介绍,在开展工作中需在农户家吃饭,王文贵都让他们以每人20元的餐费支付给农户,但有的农户拒不接受,称不应收取这份“心意”。于是王文贵又建议,每次到村上就给农户买些新鲜的肉或蔬菜带上去,“王主席说要以心换心,只有用真心才能换取群众的理解和对扶贫工作的支持。”

  2016年6月,老街村蜘蛛湾片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工建设。因工地距集镇较远,为节省时间和来回车费,王文贵便带上行李,与干部职工吃住在工地上。

  冬季的安置点建设工地,气温都在零下十多度。“曾有一次轮换的同志连续两批都因恶劣的气候患上重感冒、发高烧,但王主席一直顶着严寒、冒着风雪坚守在工地上,召开群众会、协调群众工作、监督工程进展……”王忠坤向记者介绍。

  在王文贵和其他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两年来,玉碗镇老街村喜事连连——

  2017年5月,玉碗镇蜘蛛湾片区4个安置点如期完成建设,79户242名群众在春节前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居;

王文贵(左一)六一儿童节看望留守儿童。

  2017年11月,长12.5公里的向家坪至杉木林公路建设竣工,让7个村民小组的819名群众不再“出行难”……

  昔日的石墙茅屋如今已变成了青砖碧瓦,当初的羊肠小道也成为了通衢大道。

  因为你,贫困村民收入增加了

  脱贫步伐也加快了

  ——老街村发展养殖、种植等特色产业,共覆盖贫困户342户,年均可帮助每户群众增收3000元以上

  “我和王文贵最后一次见面是在过年的时候,记得当时他挎着一个印有毛主席头像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包,胡子拉碴的,虽说他比我小很多,却显得偏老。”王文贵六姐夫龙建云表示,自己还曾因为这个帆布包“嘲笑”过他。

2018年4月,王文贵(右一)到老街村背岩脚村民小组为村民示范烟苗种植。

  “直到现在,看到各媒体对王文贵的报道,其中特别提到了那个帆布包才明白,原来他是为了时刻警醒自己、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龙建云说,如今他真的做到了,玉碗镇广大群众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见证。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王文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念叨的“口头禅”。每次入户必须探望瘫痪在床的80岁老人唐元珍,照顾村里五保老人刘泽配的生活起居,为70多岁的孤寡老人石顺叶修电表做家务……王文贵关心、关爱群众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一次走访中,王文贵了解到村民许选书、许选明、许选银兄弟三人不愿赡养老人时,先后多次前往家中给他们讲解尊老的道理,并通过多次座谈和协调,最终使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以解决。临走时,老人眼里饱含感激的泪水。

  当发现老营盘村民小组独居老人石顺叶家中已停电半个多月时,王文贵亲自动手帮老人把电接通,并动员老人搬到集中安置点居住。“到镇上办事的群众,经常会指名道姓的说一定要找王主席。如果他不在办公室,群众们宁愿等他回来。”玉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陈莹说。

  王文贵在关心群众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时刻想着如何让他们的钱包鼓起来。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排查,对各种情况分析梳理后,他带领扶贫干部最终确定了以白岩脚、老街高二半山茶叶种植园,河谷地带果蔬种植园,蜘蛛湾片区高海拔黄牛养殖经济带,烤烟种植经济带为主的“两园两带”产业发展思路。

  王文贵(左一)生前总是背着他最为骄傲的“为人民服务”帆布包,行走在扶贫一线。

  为确保产业发展得以有效落实,王文贵常带领干部职工长期往返于村社之间,周末召集村民开会、与农户座谈,集中办公成为了家常便饭。截至目前,老街村发展黄牛养殖200头,种植刺老苞200亩、茶叶500亩、烤烟1100亩、珍珠李480亩、猕猴桃100亩,各项产业可覆盖贫困户342户,年均可帮助每户群众增收3000元以上。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贫困群众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在王主席的关心和指导下,今年我家种了70亩烤烟,整体的长势都不错。”老街村营头社村民刘先和,边说边将手机里的烤烟照片翻给记者看。他表示,王文贵在开展工作中总是很耐心地为老百姓讲解各种政策,并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建议。

  “在乡下,我们基本随时都能见到王主席,像他这么踏实能干的干部我们老百姓很欢迎。”在采访中,说起王文贵群众们总是这样评价他。

  为了扶贫!无暇顾及家人的他

  只能在朋友圈“表白”妻子和孩子

  ——“宝贝对不起,你病几天了,爸爸都没时间回家陪陪你,都在干工作,不是我狠心,其实很想你,希望明天起床听到你不发烧的消息”

  这是2016年11月8日王文贵在朋友圈里给妻子的道歉。

  在王文贵微信朋友圈里,发得最多的是关于扶贫的内容,以及对妻子、家人的“表白”。“对不起老婆,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没能在你身旁。你责怪我还好受点,但你却没,愧对我的家人。”这是2016年11月8日深夜,王文贵发布的朋友圈内容。

  而2天后的11月10日,他的第二个孩子降临人世。作为丈夫和父亲,在家人最需要的时候,他没有陪在妻女身边,而是在高寒边远的蜘蛛湾片区下乡入户。因为当时正值玉碗镇整镇脱贫出列接受第三方评估,也是玉碗镇脱贫攻坚工作最艰苦、最关键的时候。

  “他白天什么都没说,直到天快黑了才告诉书记,他说‘书记,我老婆今天生孩子,今晚我想回去看看,明天一早再赶回来。’当晚,满身泥泞的他匆忙地赶回镇上,饭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往家里赶,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回到工作岗位上。”玉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陈莹说。

  回忆起事发当天,玉碗镇综治办主任王忠坤眼里饱含泪水。“当天赶到车祸现场大约是下午4时30分左右,王主席身边已经围了很多群众,他们扶起主席的上身试图让他舒坦些。”王忠坤表示,“现场见到王主席后,他语气比较沉重,对我说‘忠坤啊,我是不行了,工作只有你们来干了’,我马上回他‘没事的,没事的,救护车已经来了’。”

  当时王忠坤并没看到王文贵身上有流血的地方,他觉得情况应该不会太严重。直到将王文贵送到大关县人民医院后,他们才知道王文贵盆骨受伤比较严重。“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王主席先后被送到大关县人民医院和昭通市人民医院,并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把他救过来。”王忠坤边抹眼泪边告诉记者。

2016年11月2日,王文贵在朋友圈里表达对生病女儿无法照顾的愧疚。

  翻看王文贵的朋友圈,“关爱别家留守儿童,自家的没办法了”、“宝贝对不起,你病几天了,爸爸都没时间回家陪陪你,都在干工作,不是我狠心,其实很想你,希望明天起床听到你不发烧的消息”……这些都是他发在微信朋友圈的话语,因为没时间照顾妻子和女儿,他只能满怀内疚地在微信里写下对她们的亏欠,然后又无怨无悔地投入到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去。

  “今年六一儿童节,王主席大女儿打电话给他,希望能回家陪她过节。但玉碗镇机关支部党员要去出水村完小走访,他选择了与留守儿童一起过节。晚上八点左右,他才从山里赶回昭通,到家时女儿早已睡着了。”玉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陈莹说,每次想起这些,总让人感觉很心酸,为了扶贫工作,他没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

  至今,王文贵的两个孩子还盼着爸爸能早点回家,她们不知道许久未见的爸爸已经倒在了扶贫路上。“他确实很忙,特别是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王文贵妻子王德英哽咽着表示。

  这两年来,王文贵每年与家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月。作为妻子的王德英也曾抱怨过,可她心里明白扶贫干部的责任和不易,只能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

  向您学习!同事和网友们留言

  你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

  网友留言。

  王文贵同事网名叫@健力宝的留言说:回想起在玉碗共事的几年,工作受您分管,一同下乡巡查,坡陡路滑,您会伸手牵我,嘱咐我慢点注意安全。为了群众受益,不顾白天工作的疲倦,您带领我们趁着夜晚农户在家的时间召开群众会,争取群众对项目工作的支持。群测群防宣传培训,您会亲自准备,所讲内容拍手称赞。碰上违法行为,您会亲自带领办理,嘱托我们依法依规办理。抢险救灾,您冲在危险一线,亲自指挥抢险……

  王文贵同事网名叫@F的留言说:你的教导犹在耳畔,以后在遇到疑惑时,那个号码却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了。你一生为党为国为人民,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向您学习,认真工作,服务群众,用心用情帮好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

  网友@乔丹族说:生命虽短,但你为乡亲们所做的一点一滴,值得每一个为官者学习!在此沉痛悼念,来世,愿您还做人民的好公仆。

  网友@和尚说:这就是广大基层干部在脱贫工作中的真实故事,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为了脱贫考核,忘了自己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是为人子女、父母,舍了一切就是为了脱贫工作。在这中间,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那些村组干部,他们真是拿着买盐巴的补贴,为了脱贫工作,抛家舍业,每天都在脱贫攻坚的第一战线。

  在悲痛和惋惜中,我们的扶贫好干部王文贵走了,他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工作的这片热土、献给了他热爱的扶贫工作、献给老街村的贫困群众。

  在悲痛和惋惜中,我们的扶贫好干部王文贵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镌刻在老街村民、干部职工的心中,也将激励着更多身处扶贫一线的干部职工奋力前行。

  云南网记者 马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