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杨营镇:要想当好责任人, 先得当好一家人
决策探索杂志 全媒体记者 刘振伟 通讯员 王庆
“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才能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说到帮扶贫困户,镇平县杨营镇老王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晔很有感慨。
又是一个周末的早晨,把年幼的女儿安置在托儿所,张晔照例开始了走访,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她也记不得这是第几个没有休息的周末了。来到了贫困户刘智义家,看到张晔,刘智义一家人就像看到了亲人,咧着嘴笑逐颜开,把她迎到家里,要为她端茶倒水。张晔习以为常地拿起扫帚,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要这么客气了。说着,便开始清扫屋内屋外的卫生了。
刘智义常年卧病在床,妻子和两个儿子都是聋哑人,大儿子结婚后育有的一儿一女也都是先天性聋哑,尤其是小孙子刘栩彤,到了入学年龄却因为智力低下不能正常入学,让一家人心急如焚。看到这个和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孩子,眼神呆滞,衣衫破旧,对人不理不睬,到了入学年龄却因为沟通问题被拒之门外,让作为一名母亲的张晔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立刻决定,帮扶这家人就从这个娃娃入手。张晔让刘栩彤的妈妈李开华不要放弃给孩子医治的机会,一有时间就带着她一起去镇、村说明情况,到市、县残联了解医治的途径和可以享受的帮扶政策, 通过张晔的不懈坚持,2017年5月份,刘栩彤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成功安装上了人工耳蜗。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今年5月,张晔帮助刘栩彤顺利进入南阳市聋哑学校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看着孩子逐渐机灵的眼神和开朗的神情,刘智义一家人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每次到刘智义家,张晔总是会给孩子带来零食玩具,有时还会带自己女儿过来玩,刘栩彤的奶奶也用会把自家地里红了的番茄,绿了的韭菜摘下来送给她,张晔与刘智义一家人建立起了“不是亲人更似亲人”的关系。她常说,贫困户信任我,拿我当亲人,我视贫困户为家人,一家人本来就应相互帮助。这些都是小事,是我应该做的。
刘中文是张晔的另一名贫困户亲戚,他的妻子因病早逝,过继的一个儿子也在车祸中丧命,儿媳带着年幼的孙女早早离开了家,偌大的世界举目无亲。张晔说,去年刚来走访时,刘中文整日把自己关在家中,在郁闷痛苦中度日,给他宣讲帮扶政策,他也少言寡语,极不配合。起初,张晔以为是自己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了解他的家庭经历才知道,原来是残酷的现实让他孤苦无依,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了解情况后,张晔就经常跟刘中文聊天,拿着报纸杂志,跟他讲和他有着相同境遇的真人真事,鼓励他面对现实,树立生活信心。刚开始,刘中文一直在说风凉话,“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来无非是想表现自己”“帮扶啥!你们帮不了我”,面对这样的冷嘲热讽,张晔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热情,她深信,没有暖不透的心,没有感动不了的人。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坚持,她鼓励刘中文自强自立,还对他说,“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我,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要客气”。刘中文被张晔的真挚感动,慢慢的走出阴影,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现在,刘中文在村里当上了保洁员,见人就说,我遇到了贵人,攀上一个好亲戚,我虽然六七十岁了,但我还能干得动,我要靠我双手脱贫,不给我家亲戚脸上抹黑。
金奖银奖,不如贫困户的夸奖。张晔说,每一个贫困户家里都积攒了许多悲伤无奈的苦难故事,如果没有踏足贫困户家中,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他们的真实困难。只有多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打开他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生活,清楚致贫的症结所在,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