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图片 > 上海梅陇镇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让老人不离乡土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

上海梅陇镇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让老人不离乡土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

“我今年74岁,是去年12月入住的。那边的韩阿婆95岁,是今年1月来的,我的远房亲戚,她家小辈听说我住进了这里,就特地来考察了……后来,韩阿婆的小姑子也跟过来了,就是赵阿婆,今年87岁……”

 

近日,在闵行梅陇镇永联村吴介巷,坐在一栋民宅的客堂间里,唐引娟阿姨指着身边的老人一一向记者介绍。除了“跟”着她入住的几位亲戚,其他老人也大多来自永联村本村,其中一位孙阿姨还是唐阿姨宅基上的邻居,“就在村里养老,乡里乡亲的,讲话也讲得拢”。

 

这两年,永联村全面整治“五违”地块,在家门口打造了一座漂亮的文化生态园。

去年12月,梅陇镇“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开业,成为闵行区第一家农村自助互助养老模式,让老人在“不离乡土、不离亲情、不改变生活方式”的情况下,也能享受专业化、品质化的集中养老服务。项目由村集体创办,规划28个床位,目前已入住12位老人,但“意向客户”远远超过了现有床位数。

 

每月2800元,农村老人付得起吗?

 

据了解,梅陇镇永联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东面紧邻徐汇区,旁边挨着新梅工业区,全村户籍人口22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630人。住在村里的,除了这些老人,就是大量外来租客。在热闹拥挤的吴介巷,村民老龄化更是突出。子女不在身边,不愿离开老宅,担心住养老院贵,还怕有损子女面子,这些是近郊农村老人养老面临的问题。

 

老人们的房间里干净又整齐。

这个“长者照护之家”就隐在吴介巷密密的农宅中,由村集体回租村民一栋三层闲置小楼和几间辅助房,并按照养老机构设计标准进行适老化改造而成。除了保留农宅风貌和本地乡土文化,项目还委托民营同康医院参与管理服务,有 2位专业医疗人员常驻,为老人提供24小时医疗保障服务,同时项目还兼顾了日间照顾、老年助餐、邻里互助、志愿帮助等功能。为了尽可能降低老人们的入住费用,项目目前对吴介巷村民的收费标准是每月2800元,包括床位、吃饭、洗衣、护理等各项费用。

 

对农村老人来说,这个费用标准到底高不高?唐阿姨说,去年,老伴去世,她身体不好,无法一个人生活,但两个女儿住得远,平时还要上班、照顾小孩,所以自己主动提出入住养老院,但考察了几家养老院之后,要么是没有床位,要么是费用高,最便宜的地方也要4500元、6000元一个月……去年底,听说吴介巷办了“养老院”,两个女儿带着母亲来实地看了几次,十分满意。于是,唐阿姨就成了这里的第一批入住老人。不过,因为唐阿姨并非吴介巷的村民,所以入住费用略高,为每月3500元。“我的养老金每月有3600元,家里86平的房子已经挂牌出租,也能有每月3000到3500元的租金,所以,并不需要子女贴钱!”

 

唐引娟阿姨(左二)和老伙伴们准备吃午饭了。

“养老院”负责人钱文才告诉记者,农村老人入住养老院,最怕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而永联村不少老人已经动迁,自己每月养老金大约在2000多元,同时,村里房屋出租十分紧俏,一个10平方米的房间租金在800—900元,一栋农家小楼大约有10个房间,租金十分可观,即使这些都算是子女的收入,老人一旦入住养老院,他们原先住的底楼两三个房间就可以空出来,也能换得两三千元的租金收入,那么,用来支付入住‘养老院’的费用也足够了。

 

老夫妻双双入住,图的是什么?

 

记者看到,为了方便老人们上下楼,这栋三层小楼还特地加装了电梯,老人们日常经过的走廊墙边,都安装了钢管扶手,每个房间有两个床位,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床头柜上摆着茶叶、杯子等物件,墙上则贴了老人外出游玩的照片。不管是房间里,还是卫生间,都基本做到了一尘不染,整洁明亮,没有一丝异味。“刚来时,农村老人各有各的叠被法,一个个床上花样百出,后来,在护理员的耐心指导下,大家都叠成了一个样……”钱文才笑着说道。

 

在主楼旁边,还分布了医疗站、助浴室、活动室、厨房、餐厅等,满足老人们日常各种生活所需。平时,老人们洗澡,都有护理员在旁帮助。对于每位老人有什么慢性病、平时吃什么药,一直默默陪伴在旁的护士长潘飞英都清清楚楚,随问随答。一张文化生活表显示,老人们每月的文化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包括义诊、健康讲座、自制汤圆、插花、画团扇、手牵手过六一等。

 

中午11点,老人们在护理员带领下,陆续前往主楼旁边的餐厅用餐。当天中午的菜,有红烧小排、炒蒜苗、炒冬瓜、番茄蛋汤。“每天菜式都不一样,很清爽,量也足,不少老人反映,吃不完,少盛点。”正在吃饭的盛龙英阿姨告诉记者,自己今年82岁了,一个月前带着52岁的儿子入住这里。几年前,儿子出过车祸,腿脚不便,之前,她一直在家烧饭照顾儿子,到了这里,老人省力多了,既不必再亲自煮饭烧菜,也不用帮儿子洗脚、穿袜子了,这些都有护理员帮忙,自己在旁边看着就行。

 

吃完午饭,老人们有的散步,有的看电视,有的坐在走廊里晒太阳、聊天。此时,盛阿姨和儿子的跟前,多了一位中年女性,三人围坐在一起小声说话,原来,是老人的女儿来看他们了。而84岁的张阿婆,也看到自己儿子走进了院子。据介绍,张阿婆就是吴介巷人,自家房子离这儿几步远,儿子也住在旁边,但老俩口都选择了入住养老院,“我们身体不好,住在这儿,图个方便,有人照顾,每天热闹,儿子也可以就近看望”。当天,张阿婆的老伴吴老伯还“请假”外出了,去看望一位生病的亲戚。

 

吴介巷模式,其他村子能复制吗?

 

“现在,‘养老院’白天很热闹,许多老人还在观望,其实心里都想来。”永联村党总支书记吴子明告诉记者,目前,这里已入住12个老人,日常工作人员7位,不谈前期投入的近500万元,每月运营要亏1万元左右,如果入住人数达到20人,就能基本实现盈亏平衡,若28个床位全部住满,会略有盈余,“但我们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为了让村民就地养老,生活称心,老有所乐”。

 

95岁的韩阿婆(左一)很开朗,说自己每天都走路锻炼。

最近,听说永联村办了一个“养老院”,远近不少村纷纷前来考察,希望能复制这样的就近养老模式。对此,梅陇镇党委书记杨建华表示:“在之前的大调研中,我们充分了解到农村百姓的养老难题,所以筹划建设了吴介巷养老项目。今年,梅陇镇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吴介巷试点的经验,在本镇农村化地区或农民相对集中地区,再建设1到2家农村版的长者照护之家,让生活在梅陇的农村老人分享地区发展的成果,享受专业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