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听东昌府区脱贫典型讲脱贫故事
大众网・海报新闻聊城10月15日讯(记者 赵志鹏)“扶贫先要扶志”。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实施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10月14日,媒体记者一行先后来到东昌府区堂邑镇西关村、路东村和道口铺街道高马村、邵月河村四位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脱贫事迹,讲述如何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实现脱贫。
张秀英一家在扶贫干部帮助下通过养蘑菇实现脱贫。
家住堂邑镇西关村的张秀英一家因病致贫,儿子石慧金脑瘫,长期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由于需要照顾儿子,一家人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平时干点零活维持生计。经过几年种植粮食,张秀英和丈夫石佃文通过考察比较,萌生了养蘑菇的想法。
“经过几年的努力,规模逐渐扩大,现在吃饭生活都没问题了。”张秀英说,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收获4万余斤蘑菇,直接带来3万余元的经济收入。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实现了脱贫,相信生活会越过越好。
面对生活的打击,李三红通过学习葫芦雕刻实现生活转变。
堂邑镇路东村从事葫芦雕刻十多年的李三红丈夫几年前因车祸意外去世,留下年幼的两个孩子和老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李三红没有惧怕生活的困难,积极面对,开始学习葫芦雕刻技术,学成之后依靠自己的双手雕刻葫芦,生活逐渐有了起色。李三红是位乐观的女性,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一直面带微笑。从刚开始学习葫芦雕刻时的零功底,到如今传授贫困村中留守妇女学习雕刻技术,带动苏堤口村20余人依靠葫芦雕刻致富。李三红不仅实现了雕刻技术的提升,更实现了生活质量的转变。
马世民虽然腿脚不便,但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他个子不高、清清瘦瘦,虽然自小腿脚不便,但眼睛中却透着执着与坚毅。道口铺街道高马村村民马世民在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凭借自己十多年来自学的技术,2018年起,马世民开始加工婚纱照片,研究工艺品制作,凭借自己的双手和进取精神,拓展了经济收入渠道,进行创业致富,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都大有改观。“通过自己的劳动,我脱贫更有底气。通过扶贫政策托底和扶贫工作者的关心,我脱贫更安心,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马世民充满信心。
王玉敬和丈夫学习推拿按摩和理发,摆脱了贫困。
王玉敬和爱人身有残疾,劳动能力严重受限,原来只能靠种植收入和低保来维持生活。在帮扶干部的思想开导和帮助下,王玉敬夫妇重拾生活信心,学习推拿按摩技术培训。在帮扶干部和培训学校老师的帮助和大力支持鼓励下,王玉敬夫妇在家开了推拿按摩店和理发店。在推拿按摩店挺过了生意“寒冬期”,逐渐成为王玉敬家庭重要的经济创收平台,摆脱了贫困,保障了长效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