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 育有情怀的人才
学校姜雯同学参加全国“赛证融通”比赛
1951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创建;1957年,焦瑞云等5名毕业生走进蒙古共和国进行国际援助;1967年,张心莉等5名毕业生走进北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保健护理工作……这个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培养了36000余名医护工作者的学校,因专业建设有特色、学生培养有成果、教师团队有创新,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几个学生的温暖故事
2015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山东龙口发生一起车祸,伤者危在旦夕,在救护车赶到之前,一个女孩站了出来,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抢救伤者,给伤者留下了生还的希望。她就是莱阳卫校毕业生、龙口“最美白衣天使”王菁。
2017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山东招远一家餐厅一位客人突然倒地,几名学生迅速实施院前急救,为夺回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他们就是莱阳卫校实习生杨晓祯、王丹、王杰、李泽正。还有2018年2月22日救助昏迷老人,被评为“山东好人”的莱阳卫校毕业生李明光等,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年都有。
近年来,学校将“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的有效抓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思政中挖掘医德元素,在思政课程中注入医学元素,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促进了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创新教师团队的故事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赛证融通”邀请赛上,一个场景是一位标准化病人扭伤脚踝,瘫坐地上,疼痛难忍,等待救治;一个场景是来自全国职业院校的选手同台竞技,进行一场对接国际标准、全开放式的现场比赛。最终,莱阳卫校的姜雯同学以语言亲切、沟通顺畅、技术娴熟的表现获得冠军。
学校自2014年引进国际医学教育界盛行的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以6位获得国际认证的标准化病人培训师为基础组建了教学团队,不断探索“1+1+X”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模块化教学,构建基于标准化病人的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培养有温度、有技能的学生。近年来,学校选派12名护理学生连续6届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获金牌9枚、银牌2枚、铜牌1枚,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一所传承博爱的学校
“学校要利用丰富的专业资源和人才力量,做好云南省怒江州职业教育中心教育帮扶项目,传承莱卫人博爱精神,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助力教育精准帮扶。”这是莱阳卫校党委书记、校长冯开梅在两位教师支教欢送会上的殷切嘱托。职业教育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以生为本上,也体现在服务社会上。学校承担了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学生实践能力培训,结出喜人硕果,青海学生全国护理技能大赛首次获得二、三等奖。
学校依托直属教学医院平台,为师生提供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同时为区域提供诊疗、健康知识宣讲、家庭医生等服务,司法鉴定机构为烟台、威海、青岛等地提供临床、病理司法鉴定;依托省级培训基地,提供全科医生、部队卫生员培训;依托华夏基金会为区域内中小学、社区居民提供护理急救培训;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平台,开展党员服务、文明礼仪宣讲、天使志愿者献爱心等活动。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浪潮中,作为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首批国家级别重点中专学校,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将继续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做有温度、有维度的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有力、有为、有效,培养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工匠后备人才。
(石少婷董广云)
杨凡、怀初侠]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