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图片 > 陕西宁强绣娘王小琴:41年如一日传承羌绣技艺 带动近千人居家就业脱贫

陕西宁强绣娘王小琴:41年如一日传承羌绣技艺 带动近千人居家就业脱贫

c28c19ef49d9dcd48f555b71a6b368e2.jpeg

西部网讯(记者 熊惠玲 通讯员 吴天文 李长波)今年41岁的陕西宁强羌绣传承人王小琴数十年如一日,以“公司+学校+合作社+基地+绣娘”的模式开展羌绣技能培训 40 余场培训绣娘 3000 余人,解决200 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长期就业,带动 800 余名贫困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她先后代表陕西省参加第五、六届中国藏羌彝文化走廊精品展,央视电影频道脱贫攻坚——星光行动,北京清华美院 2018 “BMW中国文化之旅 ”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

起步:重拾针线里的刺绣绝技

宁强县禅家岩镇火石子村,是一个古风淳朴、羌族文化浓厚的高山村庄。出生在这里的王小琴,在豆蔻年华时与羌绣技艺“初次邂逅”,便从此相伴并一直传承。

见到王小琴时,她正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创作室”里飞针走线。在她灵巧的双手下,五颜六色的丝线、白色的确良布,加上些简单的图案,在手中花针的勾织下,慢慢的变成了鲜艳的花朵、栩栩如生的飞鸟鱼虫。

“刺绣在农家女看来,就是针线活,打发打发时间,当时真没想到针线活还可以让姐妹们脱贫致富。”10年前,“偶然”看懂不起眼的刺绣技艺里“暗藏”商机的王小琴,如今不仅已成为羌族刺绣传承人,还将全县20多个羌绣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创办了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深入贫困村举办羌绣技艺培训、构图设计绣品图案、加工生产、联系客户,一天忙得不亦乐乎。

兴许是耳濡目染,王小琴从小就对奶奶手中的绣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她读初中以前,除了跟奶奶和妈妈学习羌绣技艺外,还跑到宁强羌族后裔聚居区,拜访上百名羌绣艺人,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羌绣艺人绣件,认真研究其构图、用色和针法技艺,掌握了本地域的羌绣技艺。

由于以前的绣品主要是自己使用或馈赠亲友,加之手工刺绣慢,又挣不到钱,一些年长者陆续离开了人世,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宁强羌绣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但王小琴始终对羌绣情有独钟。

2008年,宁强县被文化部列入“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王小琴更加认识到羌绣技艺的濒危现状和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为丰富自己的羌绣技艺,在制作服饰的同时,王小琴先后赴四川羌区汶、理、茂等地考察学习羌绣技艺,参加宁强县妇联等单位组织的羌绣培训学习,逐渐掌握了羌绣技艺并娴熟地运用于不同的羌绣制品。为鼓励热爱刺绣的姐妹重拾针线,王小琴用了三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宁强大山的每一个角落,无偿地教她们羌绣技艺,还与她们签定加工回收绣品协议。

17e49bbca680ae4840fa2fcd46779242.jpeg

发展:打造指尖上的致富路

初夏的雨说来就来,雨后的宁强大地空气清新。

2019年5月19日晌午时分,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的宁强羌州绣娘文化用品公司开始热闹起来。公司的绣品展示大厅里,颇具民族特色的羌绣吸引着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观光游人。

“既要发展羌绣文化产业,还要传承原生态手工技艺,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变革创新羌绣技艺,还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王小琴说。

2017年4月22日凌晨2时许,位于县城小东街的生产加工与库房基地意外着火,致使室内包括羌服、绣线、绣片、布料、手工艺品等各类羌绣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所有机器设备全部化为灰烬和废铜烂铁,损失高达100余万元。

这场大火烧毁了王小琴多年的积累,让刚刚赶制好的1000多套订单羌服瞬间化为乌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王小琴振作精神,迅速从绝望中走了出来,带领绣娘们拿起针线,重新购买设备,一周之内就恢复了生产,在一个月的加班加点中完成了订单。

2018年,王小琴制定了“三年培育万民绣娘”的提升工程,让绣娘们在传承羌绣文化的同时增收致富,让她们树立起自立、自强的信心。如今已在毛坝河草川子村、禅家岩火石子村、大安双白果树三个深度贫困村分别建立羌绣传习生产基地,在青木川镇和代家坝镇建缝纫生产车间,带动贫困妇女灵活就业,使她们人均年增收3000元到20000左右。

在“万企帮万村”工作上,王小琴的羌州绣娘公司为禅家岩镇火石子村争取苏陕协作资金20万元作为村上的集体经济,并为该村捐款2万余元购置羌文化文艺队的演出道具,使该村把最原生态的羌文化发扬光大;为禅家岩镇禅家岩村和代家坝镇张家坝村羌绣合作社分红5万元和2.4万元。

8197a2117b8a51b925d924f243ee4626.jpeg

传承:让宁强羌绣走向世界

在发展羌绣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王小琴主动承担起羌绣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她跟学校和非遗保护中心联手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全县5所学校每周各上一节刺绣技艺传授课,同时展示羌绣制品,让孩子们从认知羌绣、感知羌绣、学习羌绣技艺入手,寓教于乐,让非遗文化扎根孩子们心中。

“在我们宁强农村会羌绣的妇女比比皆是。毛坝河镇草川子村的妇女几乎人人都会做传统的羌绣,羌绣水平的高低也是当地挑选媳妇的标准之一。在这些羌绣好手中,今年80岁的张菊英老人无疑是水平最高的人,从2007年开始,她把当地妇女的绣法整理归纳,创立了别具一格的羌族刺绣。”王小琴介绍说。随着近年来草川子游客的增多,张菊英老人的羌绣也越来越受到外地游客的喜爱。为此,王小琴动员老人家里人腾出一间屋子,把老人平常的绣品展示出来,让外地游客欣赏羌绣的无穷魅力。

为了让更多的姐妹掌握羌绣针法,把这一技艺传承下去,王小琴每月都会到各羌绣专业合作社培训指导。2017年9月15日,王小琴给阳平关镇上完羌绣培训课后出了车祸,昏迷醒来的她问前来看望她的学员:“今天你们学得羌绣怎么样?”“王老师不要再操心了。你要好好接受治疗,等伤好了再说......”学员这样劝她。

在医院治疗的一月里,王小琴规划好了后期的发展目标。出院后,在政府的协调下,她又把公司搬至二道河陕南移民安置点,把场地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如今标准化的车间已全部投入使用,解决带动了200余人灵活就业。

00928b831028939cb2a5d79326559241.jpeg

2018年10月,王小琴作为羌绣传承人参加了“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宁强调研,在北京鸟巢广场脱贫攻坚现场参加了启动仪式向全国推介家乡,推荐了羌绣非遗文化;2018年11月,受邀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与宝马集团联办的“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为全世界展示了宁强羌绣文化;2018年,羌绣公司制作的“2008奥运会”会标及“2022冬奥会”会标等7幅作品,被国家奥运体育馆永久收藏,向世界人民展示宁强羌绣。

2019年3月20日,王小琴的公司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挂牌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羌绣研发基地,把祖辈留下的珍贵技艺经过活态传承和创新,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让宁强的羌绣产品档次更高,品类更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编辑:熊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