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图片 > 礼泉:干群同心谋发展 产业聚力促脱贫

礼泉:干群同心谋发展 产业聚力促脱贫

6c4523dac21b790691e5bfc417cd699f.jpeg

礼泉县史德镇史德村的天际生态农业园。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通讯员 郭创)炎热的7月正是农忙的季节,在礼泉县史德镇史德村的天际生态农业园里,工人们正将一个一个温室大棚网纹哈密瓜和小玲珑礼品西瓜装上卡车,不远处的大棚里,还有群众正在忙着采摘,陆续有西安、咸阳过来的客商收购时令水果,眼下的这一副喜人场景,正是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

d34998f4b7a9db1645078aa563ea31fc.jpeg

史德村产业扶贫基地。

干部沉下去 信心提上来

“这两天蘑菇批发价如何?销量还可以吧。”史德镇镇长王备战一边查看大棚蘑菇长势,一边向旁边的程文彪问道。程文彪说,自他发展食用菌以来,王镇长无论有多忙,每周都要过来查看几次,关注产业发展,帮助解决困难。

为了发挥天际生态农业园的辐射带动,让周边群众发展温室大棚果蔬种植,镇党委书记赵安庆多次到园区调研情况,带着企业负责人赴省市县跑项目、跑贷款,办理项目落户和环评等手续,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天际公司负责人贺成龙深受感动:“现在做企业难,尤其是农业项目更难,要不是赵书记对我们企业的帮助,天际农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只有把群众团结起来,把心凝聚起来,抱团发展,扶贫产业才能做好做强”,陈迪村党支部书记张增社就是在参加外出学习时受到启发,才有了发展种养殖产业的思路。回村后,他积极组织村干部自筹资金,带头入股成立了陈迪村增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亩,吸纳村里41户贫困户发展绿化树栽植和土鸡养殖,预计8月底第一茬7100余只鸡肉苗即可出售,贫困户人均可稳定增收2000元。   

ca3c464f5576cbb884b0ebfac1f08a94.jpeg

产业思路清  群众劲头足

“今年,预计能实现收入7万元”,正在大棚里作务的薛备战是史德镇史南村人,他在天际生态农业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葡萄,谈起今年的收成,他高兴的合不拢嘴。

据了解,他因父母、妻子长年患病,两个孩子上学负担过重,于2016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在镇村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他尝试着承包了2个大棚,公司负责提供大棚、农资、技术和销售,销售后将净收益与公司5:5分成,他一边按技术员指导作务,一边参加镇上组织的技术培训,慢慢的自己的作务水平也是越来越高,第一年就分到了3万元,这下,他信心更足了。天际农业这种合伙形式先后带动了周边136户群众发展葡萄、油桃、瓜果等,累计向贫困户分发收益280多万元。

谈起全镇的产业脱贫思路,镇党委书记赵安庆说:“经过前期的调研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三种产业扶贫模式,一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贫困户资金入股,发展药材、木耳;二是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资金、土地、劳动力入股,发展设施农业;三是在镇村干部帮助下,群众自主发展种植养殖业”。

面对传统果业效益下滑,农民增收不利的困境,当地通过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整合资本、土地、劳动力资源,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带领群众发展了食用菌、大棚水果、设施蔬菜等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渠道和门路。以天际时令水果基地、金地食用菌基地、海泉有机蔬菜基地辐射带动全镇产业发展,让全镇804户贫困户都有了短期见效益或长期可持续性增收的产业项目。

目前,全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成农业示范园6个,建成各类设施大棚230多座,东兴村海泉现代农业流转土地600亩,带动村上群众发展订单农业种植种植的芥蓝、菜心两种南方蔬菜,今年3月份已经上市,备受市场青睐。

下一步,镇上将大力支持发展食用菌和温室大棚种植两大特色产业,计划到2020年底发展食用菌种植500亩,实现产值2400万元,力争再用两年时间发展各类果蔬大棚300座,将史德镇打造成关中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礼泉果蔬生产重镇。这种“补血+造血”双驱动模式,让这个传统的果业大镇重新凝聚起了振兴发展的精气神。

fbb9152e73d7b9df193659068c05910f.jpeg

数年如一日 帮扶显真情

今年63岁的程文彪原以贩菜为生,2005年的一场意外车祸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因右腿骨折,并落下了终身残疾,原来的生意也不能做了。2014年,他在家办起了獭兔养殖场,一次性投入25万元,引进500只兔种,并和县残联合作成立了“程家村残疾人实验兔繁育扶贫基地”,为100户残疾人每户免费发放兔种20只,还免费帮建兔舍、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等。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后,他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心里盘算要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光是靠养兔子是不行的,况且兔子行情逐渐走低,这时,食用菌生产进入了程文彪的视野。他专门去东北等地考察,很快就掌握了菌包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

2016年,他投资500万元,建设了25座食用菌生产大棚,吸纳史德镇、新时社区、石潭镇、药王洞社区等地1000多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并免费提供大棚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平均每户年增收2000元,带动王都、东兴、永进等6个村260户贫困户建成3个黑木耳生产基地,占地50亩,年生产黑木耳12000斤。2019年,基地又和全镇70户贫困户签订了托管协议,带动发展黑木耳种植,保证最低分红1000元。

谈起后续的扶贫计划,程文彪坚定的说,“继续扩大食用菌产业,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和贫困户致富。”在镇扶贫干部的支持下,程文彪购买了食用菌育种机器,自己繁育菌种,辐射带动全镇发展食用菌产业,下一步计划提高产量,实现月产100万菌包,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

编辑:马晴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