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满城 绽放向善之花
◎本报全媒体记者 孟祥
有一种坚持,叫聚沙成塔;有一种力量,叫滴水成海;有一种温度,叫大爱彭城。
今年51岁的周长芝,是云龙区彭城养老服务中心院长。26年党龄、从事教育事业23年、先后担任过4所中学校长的她,一直记得母亲留下的谆谆家训——“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周长芝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母亲一生乐善好施,生前陆续收养1个孤儿和16位孤寡残疾老人。从小,周长芝就耳濡目染,跟着母亲一起照顾老人们。
后来,母亲去世。2011年,周长芝辞去中学校长,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卖掉两套房子,办了借款,开办了4家敬老院和3个“残疾人之家”。
8年来,她先后收住老人、残疾人1000多人次,为16位抗战老兵、26位孤寡老人、18位贫困残疾人提供免费住处,为156位三无老人、困难老人和残疾人累计减免费用100多万元……
她是孩子们的“校长妈妈”
自1988年投身教育工作,周长芝从一线教师做起,学生的成长是她奋斗的动力和快乐的源泉。多年来,她工资很大一部分都用在残疾和困难学生身上。
小梁是个特困生,父母重度残疾,奶奶瘫痪在床,全家人仅靠爷爷种地为生。周长芝知道后,马上决定去小梁家看一看。低矮阴潮的屋子,霉味扑鼻而来,一贫如洗的家境让她心酸落泪。当天,周长芝就送去两床被子和2000元捐款。她摸着小梁的头说:“孩子,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
小陈是个内向的女孩,父母都是聋哑人,母亲因病早逝,父亲遭遇车祸,周长芝一直资助着这个特殊的家庭。
她还坚持9年资助残疾特困生小张,直到他参加工作,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
周长芝用她那大爱的臂膀,为28个贫困残疾家庭的学生送去温暖和成长的力量,资助的贫困学子290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 “校长妈妈”。
她是感染一座城市的“中国好人”
多年来,周长芝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全身心投入养老助残帮困事业。她开办的4家敬老院和3个“残疾人之家”帮助了一大批身处困境的残疾人群体。
56岁的秦大姐,重度失能,无法站立、行走,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面部表情都无法控制,一句完整的话都不能说,且情绪暴躁,经常大喊大叫。周长芝给她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和护理员一起给她做心理疏导,一口一口喂饭,把她从床上抱到特制轮椅上,晒太阳、洗澡、做康复按摩……体贴入微的照顾让秦大姐慢慢从心底里接受、信任周长芝。她年迈的父母看到痛苦多年的女儿终于有笑容了,对周长芝充满了感激。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苦是真苦,累是真累,但周长芝却说“我是一名党员,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苦点累点真没啥!”
除了照顾好收住的残疾人、老年人,周长芝还为更多残疾人送去精神关爱和物质帮扶。
魏阿姨一家三口都有残疾,全家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她腿脚残疾,不能直立,无法走路,每次做饭洗衣都异常艰难。周长芝就带着人定期上门服务,洗衣服、做饭、理发、打扫卫生。魏阿姨流着泪拉着周长芝的手说:“好妹妹,你对我们太好了!”
她和她的家庭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文明家庭
为了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残疾人,她主动与市艺术协会、武术协会、社区艺术团结成联盟,组织多场文艺演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她自费印制12000个宣传“真善美”的书包、8期16000册《爱满彭城》杂志、10万份“人人争当道德模范”书签,全部发到社区居民手中。她说,自己要用这样的方式,唤起社会各界投入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来。
在全市捐赠衣物“爱心温暖”大行动中,她捐出衣物2000余件,全部送到特困残疾人家中,发起成立106人的“爱心志愿者团队”和108人的“爱心艺术团”,经常到残疾人家中、“残疾人之家”、社区送温暖、献爱心。在周长芝的倡导下成立“爱心基金”,所捐钱物全部用于助困助残。近年来,受邀参加全国各地事迹报告会数百场。周长芝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并带动更多人传扬“超越血缘、助残助困”中华美德新风、传播社会正能量。
凡人善举,大爱无疆。从老人们口中的 “好闺女”,到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残先进、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家庭、全国幸福家庭和全国文明家庭,周长芝在平凡的事业中,成就了不平凡。她奉献助人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大爱之举让徐州这座有情有义的城市绽放更美的向善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