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医生邱华骥:只要有一分可能,就要付出一百分努力
9月20日,因成功救治一名差点需截肢的博茨瓦纳车祸伤者,福建援非医生邱华骥再次登上央视《华人世界》栏目。这是自2018年3月援非以来,他第二次因救人上了央视。
邱华骥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作为中国第15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队员,他目前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公主玛丽娜医院参加骨外科援外医疗工作,并参与临床教学工作。
“给伤者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挑战”
8月6日22时许,一名车祸伤者从200多公里外被紧急送到公主玛丽娜医院,那晚恰逢邱华骥值班。
伤者左大腿血流如注,连骨头也暴露在外,十几块填塞的大纱布已被血液浸透。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加上转诊路途远、时间长,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症状,若不迅速止血,伤者左下肢很可能被截肢,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
邱华骥判断,伤者是由于外力造成的左股骨开放性骨折,骨折碎片可能损伤了大腿的动脉,才会造成如此大出血。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通常当地医生都选择截肢来保住伤者的生命。
由于博茨瓦纳的医疗条件有限,如果要做手术,将面临缺少血管外科医生和人造血管、骨科器械无法完全到位以及是否能及时申请到大量的新鲜血液等难题。
“术前检查发现伤者情况很复杂,手术还面临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难度非常大。”怎么办?怎么解决?
当邱华骥将情况告诉伤者家属时,家属一直央求他救救他们的亲人。面对一双双无助的眼睛,邱华骥决定放手一搏,给伤者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挑战。
经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医术,迅速修补了伤者动脉破损,固定了左股骨,成功完成了手术,挽救了伤者的生命,还保住了他的左腿。下手术台时,他的手术衣早已湿透。
伤者的母亲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上帝派你从死神手里救了他,中国医生真的很棒!”那一刻,邱华骥为自己身为中国医生感到骄傲,也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感到高兴:“面对每个患者,只要有一分可能,我就要付出一百分努力。”
“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医生,代表中国”
由于交通事故多,又是艾滋病高发地,哈博罗内不仅有大量的骨创伤患者需要手术,而且手术的风险也相对要高。骨外科作为该医院最大的外科科室,专科医生却只有三四人,因此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非常大。
邱华骥平时带领一个手术组,除查房、会诊和专家门诊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在手术室里。截至目前,他已累计门诊5000余人次,手术300多台次,有效缓解了医院长期以来存在的骨科手术患者积压等问题。
他成功救治了许多患者。他们有的因骨肿瘤被当地医生判定要截肢,经他诊断后确认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保住了患者左上肢;有的疼痛难忍却找不到病因,他准确判断、及时手术,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缓解了痛苦……
没有切除肿瘤所需的电动磨钻,就借用神经外科的手摇钻替代;没有人工异体骨,就选择取患者的髂骨替代;手术中没有C臂机,就靠经验和手感闭合复位骨折处……他还联合普外科、肾内科医生,开展博茨瓦纳首次自主完成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每一例手术均可为当地政府节省约2万美元的转诊费用。
此外,他还结合当地患者特点,尝试多种复杂的外科手术新技术,降低了患者转诊率,提高了手术疗效。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院方及患者的高度赞誉。
“中国医生太棒了!”“中国医生真了不起!”邱华骥常常被当地患者夸奖。“在这里,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医生,代表中国。”他说。
万里之外的邱华骥时常想念祖国,想念家乡福建,想念亲人。虽然思念家乡,但他依旧热爱着非洲这片土地和这里人们。“援非工作是我人生中的历练,也是一种成长。”他说,在剩下的任务时间里,他将一如既往,牢记使命,争取为更多的非洲患者送去健康,圆满完成援外任务。
中国对博茨瓦纳的医疗援助工作已持续开展38年,一直由我省对口派遣。第15批援博医疗队队长林永强说:“第15批援博医疗队队员个个都和邱华骥医生一样,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援外医疗队精神的践行者。”
林永强说,来到博茨瓦纳的一年半里,医疗队热情服务当地民众,目前已接诊门诊病人35000多例,开展手术近4000台次,抢救危重病人1000多例。在积极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同时,队员们还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当地社区、农村、学校以及中方援建项目工地、中资企业承建工程现场,组织开展义诊活动,增进与当地基层民众的交流,扩大对外医疗援助工作的成效。(记者 郑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