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完成首例心脏捐献、首例器官捐献心脏移植
安徽省完成首例心脏捐献、首例器官捐献心脏移植
2017年06月23日 16:06
凤凰网安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参与评论
23岁的颍上青年郑毅(化名)正值青春盛年,却突遭车祸,不幸脑死亡,父母悲痛之际,做出大爱义举,含泪完成了他生前的器官捐献愿望,郑毅捐献的心脏、肝脏和一对肾脏让四人重获新生。从6月22日下午2点肝移植受体上台接受手术至6月23日早晨5点半最后一台肾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四台移植手术相继在安徽省立医院顺利完成,这也创下了我省一家医院在一天内成功完成四例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的记录,而近百位医务人员为此连续奋战了近15个小时。
23岁的颍上青年郑毅(化名)正值青春盛年,却突遭车祸,不幸脑死亡,父母悲痛之际,做出大爱义举,含泪完成了他生前的器官捐献愿望,郑毅捐献的心脏、肝脏和一对肾脏让四人重获新生。从6月22日下午2点肝移植受体上台接受手术至6月23日早晨5点半最后一台肾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四台移植手术相继在安徽省立医院顺利完成,这也创下了我省一家医院在一天内成功完成四例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的记录,而近百位医务人员为此连续奋战了近15个小时。
儿子突遇车祸脑死亡农民父母大爱义举同意捐献孩子器官
2017年6月17日, 23岁的郑毅因交通意外致重度颅脑损伤,被紧急送入颍上县人民医院ICU抢救。可是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 郑毅的情况仍然没有明显好转,一直处于深昏迷状态。
颍上县人民医院ICU主任彭家将将病情及预后如实告知了郑毅的父母,一对朴实无华的农民夫妇,强忍着巨大的悲痛,抽泣着告诉医生,儿子生前曾经说过“如果有那么一天,希望能把器官捐献出来,让自己以另外一种方式将生命延续下去”。今天,他们要帮助孩子实现生前的愿望,捐出孩子能用的器官,去挽救更多的生命和家庭。
让我们还原捐献过程,向郑毅和他的父母致敬:
6月21日,经安徽省立医院脑死亡判定团队四名专家会诊,判定郑毅为脑死亡,符合器官捐献条件。
6月22日中午,在阜阳市红十字会协调员和颍上县卫计委领导的见证下,家属填写了“中国器官捐献登记表”,愿意捐献出郑毅的心脏、肝脏和双肾。
6月22日下午13:46,颍上县人民医院ICU,医务人员自发举行仪式,向郑毅告别。随后,郑毅被推入手术室,他的心脏、肝脏和一对肾脏获取后,将在未来几个小时内使另外四人重获新生。
随着手术室大门的缓缓关闭,一场生命的接力就此开启……
争分夺秒多方协力书写我省首例心脏捐献、器官心脏捐献移植
颍上—合肥,相距175公里,飞驰的汽车,载着生命的希望,由安徽省立医院器官获取团队争分夺秒运回合肥。
心脏是最早送达的。“心脏在离开人体后,若想保持功能,心肌缺血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4个小时之内为最佳移植时间,心肌缺血时间越短越好”,参与移植的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智伟介绍说,“早一分钟到达,就提升一份移植的效果和把握。”最终,从供体取出心脏,到受益者移植上郑毅捐献的心脏,恢复血供,用时仅3个小时。“虽然小伙子人去了,但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延续他和家人的大爱,让他的心脏在受益者体内更有力地跳动下去”,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葛建军教授告诉记者,郑毅的心脏捐献和受体移植成功,实现了我省器官捐献工作中心脏捐献零的突破,也是安徽省首例器官捐献心脏移植。
一路上,运送器官的车辆也得到颍上当地交警的大力支持。的确,生命的接力源自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
15个小时接力奋战四台移植手术让四人获得“生命的礼物”
捐献程序启动后,颍上县人民医院以及在安徽省立医院总院和南区安徽心脑血管医院,医护团队迅速开始了默契高效的配合,心脏大血管外科、肝脏外科、肾移植科、手术室、麻醉科、监护室、护理团队、临床药学、检验、输血等相关学科,近百位医护人员协同作战。
据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葛建军教授介绍,郑毅的心脏捐给了一位54岁的安徽男性患者。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心慌、气喘,胸闷的情况,走路不超过一百米,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心脏彩超显示心脏功能差,同时左心室有血栓,无法通过手术根治。此后,患者辗转多地治疗,仍没有明显好转。一个月前,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头晕、憋闷,无法行走,没办法睡平,药物治疗也没有效果。患者自己觉得生不如死。再这样下去,等待他的只能是极度心衰、心梗、脑梗,最后死亡。想要活下去,只能进行心脏移植。
6月22日傍晚6点,心脏移植团队在多学科的无缝隙配合支持下,成功将心脏移植进患者的胸腔。监护仪显示平稳波形,血压稳定,心跳有力,郑毅的心脏开始在受体内工作。一个生命虽然离去,却让另一个生命得以延续。
截至6月23日早晨5:30,最后一台肾脏移植手术结束。至此,1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台心脏移植、一台肝脏移植、两台肾移植手术,在安徽省立医院顺利完成,四位器官衰竭患者获得了“生命的礼物”。 目前,所有接受移植的病友情况稳定,他们将带着郑毅的大爱继续生活。
器官捐献,是一份崇高的工作,每一个投入其中的人,都会有所感悟
对于这场生命接力,安徽省立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说,这一切,要感谢郑毅和家属的大爱精神。
OPO办公室的器官捐献协调员陈申远和刘喆,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参与过多次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生离死别的场面也经历过不少,这次,两个男人都落泪了,“团队的好多同事都是一直含着泪在工作”“一方面替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惋惜,同时更为他父母的大爱感动。器官捐献,的确是一份崇高的工作,每一个投入其中的人,都会有所感悟”。“大家憋了一股劲,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团结协作是我们的法宝。所有人的心愿都是一样的,一定要把这份生命的礼物延续好,对医务人员来说,所有的等待和辛苦都是值得的。”OPO办公室主任姚自勤感慨到。
医务人员是摆渡人,推进器官捐献事业是为了更多人带来生的希望
截止目前,安徽省共完成器官捐献66例,这也是安徽省立医院OPO 2017年完成的第7例捐献。“不分白天黑夜的长途奔波、协调、等待,只为了架起生命的桥梁,当一个‘摆渡人’,给更多濒临绝望的人带来生的希望”,在OPO办公室主任姚自勤看来,医务人员有责任去推动器官捐献这项崇高事业的发展和普及。
据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李磊介绍,郑毅的肝脏供给了一位慢性的乙肝患者,患者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一直不错,但近期因为没有按照医嘱定期复诊、坚持服药,并且擅自停药两个月,导致病毒再次激活,诱发慢性加急性肝衰竭,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效果都不好,“再不做移植可能很快生命就没了”,“非常幸运,这次光符合血型的就有四例肝衰竭病人,最后通过综合评估确定这例患者”。李磊表示,如果有充足的肝源和患者的信任,仅他们学科目前排队需要肝移植的患者就达到了50-80例,符合条件并愿意行肝移植的有10-20例。“与患者的需求相比,供体显得弥足珍贵,所以更要感谢捐献者和家人的大爱”。
从2008年开展安徽省第一例活体肾移植至今,安徽省立医院肾移植科刘洪涛博士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展652例肾移植,在肾移植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量位居全国前三。但这其中,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肾脏移植只占非常少的一部分,“就我省情况而言,亲属活体捐赠目前仍然是肾移植的主要来源。很多患者由于和亲人配型不成功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只能在不断的等待或者透析中将身体耗尽,直至死亡,非常可惜”,刘洪涛表示,随着国家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工作的大力推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为更多的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带来希望,真正让血缘升华为大爱,促进医学发展,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
(方萍姚自勤/文孙承伟叶俊华吴家炜/图)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参与评论
网罗天下
-
不负好春光 六安霍山漫山野樱花
-
蚌埠五河:农业安上气象观测“千里眼”
-
合肥市庐州公园恢复开放!
-
阜阳颍上县:清风春意美
-
合肥庐江:疑入水乡徽韵里
-
宿州砀山县:桃花里的民族舞“网课”
- 合肥:万亩稻田藕 网上直播卖得欢
- 铜陵:惊蛰将至农事忙
- 马鞍山:抗击疫情 钢铁制造脊梁
- 铜陵:春耕正当时 姜农开沟起垄忙
- 三八妇女节特别策划|致敬了不起的她
- 阜阳颍上:如凭细叶留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