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新闻 > “绣”出一片新天地

“绣”出一片新天地

探索:针线“引擎”拉动脱贫

为扩大销售市场,巩固扶贫成果,确保持久稳定增收,旗里成立了由52名有想法、有闯劲的青年人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专职开拓刺绣市场。

安常福是协会副主席、营销部经理。2017年以来,他和同事们相继打开了北京、陕西、深圳、长沙、长春等地的市场。“我们对接一些大学生团队,用优惠的价格为他们提供刺绣产品。这样既能提升知名度,还能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2018年,王府刺绣销售额达825万元。

让王府刺绣成为与湘绣、苏绣看齐的工艺品,是安常福和同事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湖南长沙杨开慧纪念馆设置了王府刺绣展台,同湘绣一同展示,让王府刺绣更好走出去。”安常福说,王府刺绣还登上国内外各种展台,其中,在深圳一次就签了两年共计2200万元的订单。

通过“协会下订单、免费供原料、绣工接订单、计件算收入”模式,旗里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的产业化发展路子。记者了解,下一步,他们将出台更多鼓励政策,加强产品研发,使刺绣产业成为农牧民致富新引擎。

  美育:绣出美丽织就向往

如今的王府刺绣,不单是甩掉穷帽子的依托,更是提升农牧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的抓手。

在高林套海嘎查,赵霞专心地绣着鸳鸯。她以前是有名的“麻将头子”,2017年接触刺绣后,她甩掉麻将,成长为刺绣一级工,2018年收入3万元。她现在收了40多名徒弟,以往的“麻友”变成了“绣友”,“大家比拼才艺,靠能力增收,这可比打麻将强。”赵霞说。

在翁根海拉苏嘎查,农民马八十五平躺在炕上仰头,熟练地绣着一枝紫色的牵牛花。多年前,一场车祸造成他下身瘫痪,他几度轻生。接触刺绣后,他着了迷,2018年,他卖出了1600多元的绣品。他兴奋地给扶贫干部打电话:“我终于能为家里做事了!”

从学习美、传承美,到创造美——在大兴安岭南麓的科右中旗,一根绣花针,绣出农牧民脱贫奔小康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