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交出高原幸福答卷
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交出高原幸福答卷——临潭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0年2月28日,甘肃省政府发文正式批准临潭县退出贫困县。
2013年底,甘肃省临潭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25万户4.9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7.6%;2019年底,剩余贫困人口272户958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72%,7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这是一份高原的幸福答卷。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演绎着甘肃省临潭县从贫困到脱贫的华丽蝶变,凝结着各级帮扶干部和广大群众倾力投入、奋力拼搏的辛勤汗水。
聚焦产业培育 增收渠道再拓宽
落日余晖下,新城镇东南沟村的许月巧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来到统一乘车点等候接送员工的客车回家。
这是她在甘南中海油扶贫车间工作的第二个年头。
“以前梦想着家乡有个服装厂,可以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家人。”“现在愿望实现了,每天还有车接送。只要按时上班,一年收入至少3万元。”提及过往,许月巧打开了话匣子。
梦想实现,许月巧在家就成了按时上下班的工人,心里的喜悦可想而知。
临潭县始终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同时,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旅游扶贫,也成了临潭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一个新亮点。
“以前住在山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靠种地维生,勉强糊口,生活没个盼头。”40岁的庙花山村村民冯金秀,想起以前的生活条件,皱起了眉头。
2013年,临潭县八角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使得冯金秀一家的日子变了样,发展思路也在搬迁后活了起来。
“现在好太多了,我们这成景区了,我的家成了民宿,由专业公司统一打理,旺季的时候房子每天住得满满的。”说起现在的日子,冯金秀高兴得合不拢嘴。
民居变民宿,使得庙花山村易地搬迁点的17户群众腰包鼓了起来,脱贫致富后的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临潭县立足资源禀赋,把大力发展农家乐、培育特色旅游商品等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发展游船、漂流、饭店、马队等涉旅企业50多家,培育农家乐530多户、旅游从业人员4500多人,带动120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聚焦基础设施 脱贫质量再提升
走进临潭县羊沙镇新庄村小岭社易地扶贫搬迁点,道路干净整洁,村庄错落有致。村内文化广场、健身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
以前,村民李忠一家住在小岭社老山沟里,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出行、就医、上学非常不便,收入很少。
“党的政策真是好,把我们从山沟里搬了出来,现在各方面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孩子们上学近了,日子好得很。”年过半百的李忠激动地说道。
村里的韩会民是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搬到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的新家后,韩会民把心思都用到了土地上。通过种植,去年家里就增收了2万多元。
“搬到这里后,我们家就摸索着种药材,现如今,种植药材公家还有补助嘞。”说到这里,韩会民的心中满是喜悦。
现如今,小岭社71户搬迁户已全部完成房屋建设,全部入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小岭社群众终于实现了“安居乐业梦”,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小岭社易地搬迁点只是临潭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为目标,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坚持“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住房安全坚持“应改尽改”,农村公路建设畅通各村组“毛细血管”……
聚焦民生福祉 短板弱项再补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流顺镇上寨村俞存德老人是五保户,前些年女儿遇车祸不幸去世,老人与孙子相依为命。
由于老人抚养孩子能力有限,老人也有意愿去养老院生活,帮扶干部积极帮助其联系养老院。然而,当养老院准备接收的时候,老人却突然患病,县级定点医院无法治疗。临潭县民政局和流顺镇政府及时为老人协调了特殊救助资金,派干部前去兰州陪伴治疗,一去就是近10天。
“政策好得很,看病不用花钱,帮扶干部和老师心地善良,帮我照看孩子,这可解决了我的大事。”俞存德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桩小事,浓缩着临潭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
近年来,临潭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聚焦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民生事业,积极筹措资金,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2014年至今,落实各类补助资金3.74亿元,受益贫困学生6.28万人次,劝返入学459名适龄儿童。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累计达6616人次3216万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面小康才是目标,临潭县正在继续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已脱贫的持续巩固提升不返贫、未脱贫的如期稳定脱贫,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李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