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祸图片 > 多伦多封城日记2020

多伦多封城日记2020

原标题:多伦多封城日记2020-03-28星期六小雨转阴:疫情时期的车祸

跟昨天预计的一样,今天加班。相比之下,我负责的这块工作还算轻松,今天只是时不时回复邮件,开了一个会,打了几个电话。另外几位同事则是实打实地干了一整天活。

昨天晚上发完我的日记,正准备睡觉,突然看到一条令人难过的消息。我所在的一个写作群中有人发来消息,群里的一位笔友纽约蓝蓝遇车祸不幸身亡。这是疫情期间我第二次在微信群中而不是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因交通意外遇难。之所以强调微信群而不是朋友圈,是因为我很少加群,我所在的群规模都不大,里面都有比较熟悉的朋友,即便未曾谋面也都志趣相投,保留下来的群极少有长期沉寂的那种,所有群里面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了解。在群里面听到的噩耗都是真真切切有名有姓的人,就比在朋友圈里面看到的消息更加具有冲击力。

前些日子听到的是关于一位医生。他是群里一个朋友的中学同学,从外地到武汉支援抗击疫情。一个多月,那么多艰苦的日子抗了过去,救助了那么多病人,也承受了那么多身体的辛劳和精神的压力,终于迎来了武汉的春风,准备随队返回家乡。不料,就在撤离前夕,步行在武汉的街头,他被一辆醉驾的飞车撞上,不治身亡。这是我的同龄人,是逆行的英雄,竟以这样的方式永远留在了武汉。

而纽约蓝蓝的噩耗更令我唏嘘。那位医生毕竟只是朋友的同学,我虽感悲痛,但因与他并不相识,没有更多的感慨。纽约蓝蓝不同,我们同在一个群中有两年的时间,曾经有过许多交流,我也读过很多她写的文章,其中一些我还非常欣赏。于我,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知道她在做什么,我知道她在想什么,我还记得她提到过她的女儿即将出嫁正在筹备今年夏天的婚礼。

不过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她并没有在群里露面,我倒是不知道她也在写疫情日记。今天才从各种渠道得知了她的生平,也才看到她从3月6日开始写的《疫情中的纽约人》日记。纽约蓝蓝,本名张兰,生于1969年,苏州丝绸工学院艺术系毕业,美国密苏里大学艺术硕士学位,交互界面设计师,独立策展人,北美华人作家协会会员。

她在财新网博客上连载的日记开篇写道:“鉴于很多中文媒体对美国疫情的扭曲夸大报道,我决定从今天开始也写下我在纽约所见所闻的疫情情况。不求完全正确,只求真实所见。不求宏观叙述,只写身边所知小事。”看样子跟我写封城日记的初衷相仿。匆匆读了几篇,写作的角度也相似,既提及当天的新闻也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重点是关注自己的感受和自己身边的事。平静如水的叙事,背后是“不把地盘留给谣言”的坚持。

我想在这里截图摘取几段《疫情中的纽约人》中的文字。

展开全文

《疫情中的纽约人》3月8日

不得不承认,她比我对疫情的感知要敏感得多。3月8日是个周日,多伦多已经开始有了许多关于疫情的恐慌,但我还始终觉得封城这样的事情遥不可及,只想着从下周开始减少乘坐交通工具,并没意识到更加巨大的变化即将发生。

《疫情中的纽约人》3月11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3月11日的这段文字,居然有人对纽约蓝蓝恨之入骨。发方方日记的二湘居然是几年前跟纽约蓝蓝一起搞文学公众号的文友。就因为这,某些痛恨方方的人一并连二湘,进而连纽约蓝蓝一起捎带着恨上了。

头条上某号的帖子, 后面的回复更是不堪入目

不知道有怎样的深仇大恨,连往生的人都不肯放过,某些人的下作实在是让人作呕,那人血馒头的味道不但招来看客,也招来苍蝇。

我原本想从《疫情中的纽约人》里摘录几段文字,驳斥这个帖子所说“她的日记里全是美国太好了之类的正面报道”。转念一想,何必呢?纽约蓝蓝的文章摆在那里,几个大号都发了,很多篇阅读量达到数十万,公道自在人心。对某些人而言,也许只有听到天下大乱中国风景独好的“新闻”才能心安。

在这里,我还是分享几篇纽约蓝蓝以前的短文吧。她的《纽约地铁故事》系列是我最喜欢的,作者每天上下班途中观察地铁里的人物百态,写成几百字的短文,勾勒出市井人物。这是一个作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读来让人欲罢不能。好消息是,我从今天纪念她的文章中得知,地铁系列即将出版,到时候一定买一本收藏。

R.I.P.

说点好消息吧,不然这一天真不好过。

特鲁多总理的14天隔离期结束了,不过他表示将和家人继续留在家中。他的夫人两周前从英国参加一个会议回来后有感冒症状并确诊为新冠肺炎,一直在家中隔离——他们的房子一分为二,夫人自己住一半,总理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另一半,所有保姆、工作人员都离开了。今天她发了一段自拍视频,告诉大家她已经康复,症状消失,检测结果已经没有问题了。

比之四十多岁的特鲁多夫人,今天有一位102岁的意大利老太太从新冠病情中康复,则是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位老人出生于1917年,是医生们所知道的唯一一位经历过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病人。如此高龄,染上新冠,自愈,实在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