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去年交通事故数同比降一成,智能化管理能否破解出行难这一“城市病”?|上海车祸
高峰时段的一起碰擦事故,可能导致一段红色拥堵;一辆非机动车闯红灯,可能集聚更多骑车人效仿,打破和谐的交通秩序……上海,这座机动车保有量逾600万、非机动车保有量近1900万的超大型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事关百姓出行安全、便利的重要工作,也是对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
交通管得好不好,老百姓只要走出家门就有最直观的感受。斑马线前,汽车停车礼让行人;出租车上,司机反复解释要到有临时停车位的公交车站才能下客;有司机驾驶时“双脱手”,立即被网上举报……从2016年开始的交通大整治,让上海交通有了“肉眼可见”的积极变化——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10.2%、死亡人数下降14.7%、受伤人数下降10.5%。
不过,部分路段交通拥堵、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多发、道路设施设置不科学等,仍是一个亟待弥补的短板。而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管理、慢行交通建设等新问题,也不断考验着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
传统问题与新问题交织,前沿技术正展现其无可取代的优势。备受司乘人员诟病的九江路湖北路路口,左转流量一直较大,与车道指向很不匹配,路口经常堵得水泄不通。如今,这种不合理的交通组织经过调整优化后,路口整体通行效率大大改善。背后的“功臣”,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平台,具有深度智能学习的“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不仅能实时感知交通信息,还能通过算法给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在上海,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正不断融入交通安全管理。这背后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打破以往对“人海战术”的依赖,转而向科技借力。通过“一网统管”布局,城运系统中智慧交通子系统已投入建设,以实现路网可计算、人车可测量、动静相结合,努力破解超大城市出行难的“城市病”。
效能为先、主动改革、不断攻坚,上海正探索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的智能化管理之路。前述 “三降”的数据让人欣喜,也证明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是交通安全管理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